2009/05/30

斬斷三千煩惱絲

  每對父母在小孩誕生前總是會有無數的擔心,大到是不是會有沒發現的遺傳性疾病,小到會不會有胎記、長得好不好看等等。而我不得不承認,當我第一眼看到小米從媽媽體內「冒出頭來」時,我暗地裡鬆了一口氣:因為小米和她媽媽一樣,有著一頭濃密的秀髮......看樣子不會像父系家族有頭髮偏少的風險了。


01. 出生不到半個月的小米已經有一頭濃密的秀髮了


  而到了小米滿月時,不僅是親朋好友詢問、我們自己也在猶豫要不要給她「剃胎毛」:不僅僅是為了可以做紀念;也因為聽說剃髮能使頭髮長得更好。不過看著脖子還不怎麼硬的謝小米三不五時地搖頭晃腦,要給她剃髮實在是無從下手,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割傷她的皮膚、甚至劃到眼睛;如果要外求到中國城去理髮,還得花上半個多小時搭地鐵,才滿月的謝小米能否忍受地鐵上巨大的噪音也是個問號(註)。是故,剃髮這件事就這樣擱了下來,反正謝小米的頭髮看起來已經長得很不錯了;天氣又冷,留著頭髮禦寒也好。

02. 六週大的小米,看起來不用剃毛也是可以長很好的感覺


  隨著時間過去,小米的頭髮也漸漸地長到可以蓋住耳朵。雖然頂上的頭毛仍是很有謝家的風格-不論多長總是可以像超級塞亞人般翹起來一撮,這個髮型也總是在逛街時獲得路人姊姊阿姨奶奶的讚美:「How cute her hair style is! Where did she have her haircut?」。但是當氣候漸漸變暖,夏日也悄悄地來了...不僅每次講電話時,外公常叨叨念著「小米的頭髮太漾(台語,很雜亂的意思)」,她小姐也常常喝個奶或哭一哭就流得滿頭大汗,一切的一切都逼著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是不是該給小米剪頭髮了?」

03. 三個多月的小米,縱然頭髮已經很長了,還是有著超級塞亞人般的火焰頭。


  真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我們發現謝小米開始掉毛了!」不知道是季節性的換毛,還是因為已經學會抓東西的小米三不五時就很「苦惱地」抓著自己的頭髮亂扯,在小米躺過的地方常常可以發現她脫落的秀髮。這下可不得了了!有道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既然開始掉毛了,那乾脆直接理掉,還可以把這些長到不知道能不能叫胎毛收集起來做紀念!

  只是到底要給她修修髮線、略為整理一下就好;還是整個「大清洗」-以絕對的破壞換取新生呢?小芸子傾向前者、我則支持後者,在徵詢過很多人的意見後,想想這很有可能是謝小米未來十幾年內還在父母控制下的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光頭機會了,何妨嘗試一下呢?(反正她還不會說不);加上這週末趕快理一理,可以趁機讓她剛好來訪的大伯順道把胎毛跟臍帶一起帶回台灣處理,於是光頭小米計畫就這麼拍板定案了。

04. 心意既決,就立刻整裝準備出門。


05. 不過此時的謝小米還不知道即將發生在她身上的「慘劇」,一臉疑惑地看著鏡頭...... :p


06. 直到在理髮廳裡就定位、披上圍巾,她才感到有點大事不妙了...


07. 把旁邊的頭髮理掉後,就剩下著名的火焰頭了(其實就留著這樣好像也不錯?)...不過這時候謝小米已經哭到歇斯底里,整間店的阿姨伯伯們都來關心了... :p


08. 經過一番抗戰,終於把頭髮理光光打包...走出理髮廳,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09. 理完頭的小米也「性情大變」,變得很有殺氣!有種黑道大哥的感覺(還翹腳呢!)



  其實回到家後,身為爸媽的我們也不能適應:每次靠近嬰兒床、看到那顆閃亮亮的大光頭時,總會不禁疑惑:「咦?啊我女兒咧?」,尤其是穿上褲裝根本是個男生嘛;而且可能是被強迫理髮的光景嚇到,小米剛理完的幾天也比較容易受到驚嚇...看得讓當初支持此方案的我挺心疼的。尤其是每次抱起她親吻時,不再有絹細的秀髮搔鼻,取而代之的是粗短髮根的刺刺感,總是情不自禁地有種失落感(雖然還是很可愛啦!)。但是理完髮的確比較神清氣爽,也不用擔心她吃進自己的掉髮或是因為滿頭汗吹風而著涼。希望小米這次剃完頭可以一生圓圓滿滿、健健康康!也希望小米的頭髮快快再長出來喔!



【註】有百年歷史的紐約地鐵噪音挺大的,再加上人來人往與永遠聽不懂的車廂外星語廣播....記得朋友的小孩在六個月大第一次坐地鐵,回到家還得幫她收驚!可見「搭地鐵」是件多大的挑戰哪!當然,當時的是內外溫差也不太適合出遠門就是了。

【同場加映】
  01.小米理髮錄影實況轉播:


  02.附上一張她老爸當年去成功嶺戰鬥營的照片。理完頭的小米是不是很有乃父之風啊?XD

2009/05/20

Her majesty - 小米的高腳椅

  幾個星期前小米已經開始會靠著東西坐著了,但是這也是另一場惡夢體驗的開始。因為謝小米漸漸地發現坐著能看到的東西比光禿禿的白色天花板有趣的多,所以常常只要我們將她「放倒」,她就開始嚎啕大哭(直上三檔的那種),直到有人將她「扶正」為止。而這一兩週以來,謝小米的陀螺儀有越來越精準的趨勢,往往根本還沒躺上床,只是抱著她讓她稍稍後仰而已,大小姐就已經猜透我們的意圖,扁著嘴用一種「你是不是要把我丟掉?」的譴責眼神與眼淚攻擊爸媽;無可奈何下,我們只好開始研究這個會使得家裡更為擁擠的龐然大物-高腳椅。

  其實本來我還在繼續ㄍ一ㄥ著不想那麼早買,但是前些日子在收涎趴上,Vivian 大姐一語驚醒夢中人:「反正你終究還是得買的,該買就趕快買吧!晚買能用的時間又更少了。」。想想也是,等謝小米可以自主移動後,也會黏著在廚房工作的媽媽不放,得要找個東西把她「固定」在安全又可以看得到媽媽的地方比較好;而且接著要餵食副食品也是需要一個審問椅能讓她乖乖坐著的椅子,既然現在謝小米已經開始想坐了,那還是擇日不如撞日,就現在來買唄!

  但是高腳椅夯不啷鐺也是一筆大錢,所以我們原本的計畫是想買三合一的 Combi Hero,號稱等小孩大一點後還可以拔下來裝在椅子上繼續用。但是在觀看了 Buzzilions 的 user reviews 後,發現不如我們的期待,因為中間有個「設計」的餐盤不適合當謝小米的玩具桌,後腳沒有輪子的設計也讓移動變得比較麻煩。最後在親自前往家附近的賣場試坐後,發現 Peg Perego 的椅子坐起來感覺還不錯,雖然沒有什麼三合一設計,不過較大的座椅也有讓小朋友成長的空間,再加上 Buzzilions 的 user reviews 也有不錯的評價。最重要的,它的去年舊款又在特價了!(Ver.2009 $265; Ver.2008 $139 註),這個只比原訂目標 Combi Hero 貴一點的價錢讓我們沒有什麼多想就又從網路殺了一台庫存品回家了。

  01. 花了一些力氣把這台 Prima Pappa Diner 從 mailroom 搬回家。頗大箱的,把走廊都佔滿了。


  02. 又是 Peg Perego...感覺我好像變成了這牌子的愛用者了...這牌子也是少數非 MIC 的異數。


  03. 驗明正身,的確是去年四月出廠的庫存品。(小米應該不會介意吧?XD)重量有 12kg,沒輪子的話移動起來會很吃力。


  04. 買的是「紅色泡泡」版。本來買錯成綠色款的,趕快寫信去更正訂單,不然寄來一個綠油油的東西我應該會發瘋吧...


  05. 開箱第一眼。Peg Perego 的東西幾乎都是組裝好再寄來,所以使用者不需要費太多手腳組合,這也是為何箱子這麼大的原因。


  06. 拿掉箱子,內含的東西很簡單:本體x1、餐盤x2、輪子x4、說明書。


  07. 組裝跟它的推車一樣,把輪子插進去就完成了(有附煞車的是後輪)


  08. 裝好輪子,按下兩側紅色按鈕,輕輕一推...新的高腳椅就這麼打開了。座椅有七段高度可調,這是最高位置。


  09. 後方是座位傾斜度的調整鈕。2009 年版則改為一個網袋。


  10. 裝上餐盤的樣子。椅面是合成皮,不可拆洗,不過還蠻好擦的。


  11. 餐盤其實有兩個,平時可以疊在一起。拆下一個去清洗晾乾時,還有底下那個可以用。


  12. 要收折時,可以把餐盤豎起來。


  13. 或是直接拆下來,掛在後方的收納架上。


  14. 座椅有三段傾斜度可調,這是中間那段。


  15. 調到最低時,是可以容許謝小米直接在上面睡著的。(不過小孩怎麼樣都可以睡就是了)


  16. 要收折很簡單。按照箭頭指示:把腳一勾一踏、輕輕往前一踢,椅子就折起來了。


  17. 收起來差不多長這樣。(其實沒有全收,全收的話前後腳會完全併起來)。收完後可以勉強獨自站立,但是不小心被碰到還是有傾倒的危險,不像推車那麼穩固就是。


  18. 再來就是請我們的公主陛下驗收了。
    小米:「這可以吃嗎?」


  19. 「所以以後就是要讓我坐這兒看媽咪煮飯做菜囉?」



  用了幾個星期,高腳椅也的確發揮了我們預期的功能:提供謝小米坐著玩/吃飯的空間;在她小姐不想躺下的當兒,我們可以讓她坐在裡面玩,而不需要一直抱著(這很重要!XD)。但是還是有些缺點:

    1. 重。真的是很重,如果要收折之後移動,是件很累人的事。不過它的輪子很好推,一隻腳湊上去嚕一嚕就可以當搖椅使用。
    2. 大。非常佔空間,折起來之後還是有點厚度。不過好處是展開後真的比較穩固,謝小米目前還沒有坐上去之後撼動它的力量。
    3. 零件密合度。這裡是指餐盤插鞘跟本體並沒有完全合準,要裝上去需要花點時間對準兩邊的插孔才行。不知道是只有這台有這樣的品管問題還是設計瑕疵就是了。


  註:09 與 08 年款的最大差別就是新款有可調式腳踏,可以視小孩的腳長作三段式調整;同時椅子後方多了個收納網袋。

2009/05/17

宣傳書上沒教的事-餵母乳之二三事(中篇)

突然覺得寫這篇文章,挺像抱怨文的
不過,抱怨就抱怨吧,反正餵母奶真的很辛苦...


接下來寫的是過了一個月,仍可能會持續的困擾:

4.奶水不足

我覺得餵母奶對我在心裡壓力上最大的部份,就是奶量夠不夠的問題。批踢踢的媽媽寶寶版上有關於「每天擠出多少奶量」的討論,總是造成我心裡很大的壓力。

因為多數發表意見的媽媽,通常都是「資優生」:
例如:「我每天大概有2000cc奶量」
或者「我的冷凍庫有著兩萬cc的奶量存貨」
或者「我家裡、公司的冰箱冷凍庫都被我塞滿,我需要再另外買一個專業冷凍櫃(就是那種雜貨店用來存放冰淇淋的那種冰櫃)來冰」等等

更別論前一陣子還有新聞報導:「有個媽媽每天能擠出三公升左右,一人可以提供三四個小朋友吃」這種「超級奶媽」的猛事。總會讓人有一種覺得「奶水夠是一個很簡單達到的事」。使得長輩們很容易說「你有沒有看到那個新聞啊?那你一天有多少??」。這些討論讓我看著冷凍庫裡頂多2000cc的存貨,心裡總是有一種莫大的壓力。好像我比不上人家一樣。

因為謝小米的食量不算小,在她六週的時候,大概一次就可以吃到150cc(以瓶餵計算),甚至到三個月時,她的食量已經可以達到一次200cc,乘上一天餵5-6次,我大約每天1000cc的產量,差不多就被追平了。只有在小米偶爾胃口不佳時,冰箱的冷凍庫才能有「存貨」進帳。

因此只要偶爾我因疲累或者各種不知名的原因造成奶量稍減時,我心中的壓力就會自然升起。而這樣的「社會期待」壓力,讓我有時候忍不住都想放棄母奶。因為好像母奶一不夠小米吃,就是自己能力太差或努力不夠,以致於滿足不了小米的基本需求似的。這時候都會很羨慕配方奶媽媽,因為不用一直背負著「是我造成自己的小孩肚子餓」的壓力。

咪咪每次面對我因為擔心奶量不足的問題時,都覺得很困惑,他說「你幹麼擔心,反正不夠的話,大不了就補配方奶就好了啊!」。這樣的說法,聽起來似乎很合理,但卻又跟母乳宣導資訊所宣導的概念背道而馳。

因為,母乳宣導者會跟你說「奶,不會不夠,只有因為你不夠勤勞」!「你越不追奶,你的身體就會覺得不用增加奶量,那自然只會越來越不夠」

那種感覺就像你在準備一個難度稍微比自己能力難一些的考試,你可以選擇非常非常認真地熬夜準備而考個八十分;但只要你沒認真唸,你可能就只能拿個B-甚至差點fail的成績,然後你心裡就覺得「好吧!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我自己造成的失敗」

這時候旁邊的人還會說出一堆發奶配方,叫你考慮服用(註一)。或者說,你就多擠一點啊,每兩小時擠一次(或者給寶寶親餵一次),奶水就會多啦!

換句話說,就像你考得不好時,你周遭人就叫你要多作參考書,最好作個百八十本,所有考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當「成就」完全歸咎於「努力夠不夠」,有時候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註二)

即使到目前為止,小米除了剛出生的第一個禮拜有混配方奶外,之後都是全母奶,母奶也從來沒有不夠吃過。但我還是每天都在盼望著「一旦謝小米六個月,我就可以餵她副食品,再也不用擔心奶會不夠」。因為我想要早早把這種「我一人要負全責」的壓力卸下來。

不過,這美夢又再次地被現實戳破:經過跟薇薇安大姐討教後,才知道不是六個月一到的那天,小米就可以不用吃奶了!!!

「副食品之所以叫副食品,就是因為他只是『點心』咩!,所以母奶還是主食啊!」薇薇安大姐如是說…

原來我實在好傻好天真阿!!(抱頭滾地中)

這種晴天霹靂的感覺,就像你今天要去挑戰「免費吃臉盆大的海之冰」的活動,吃了兩三小時,終於吃得只剩下最後的水果與一小碗的剉冰,即使你已經吃到全身冷得發抖,肚子也漲得難受,但因為終點總算近在眼前,你也會跟自己說要靠著意志力撐下去,畢竟,都已經走到這麼遠了。不過,這時候,老闆突然出現,跟你指著活動海報說,「別忘了!吃完剉冰還有一杯2000CC的木瓜牛奶喔!」

-____-

很自然地,你就會說「老闆,那我還是付錢好了,這一碗多少?」

所以,就這樣,我反而放下了心裡的那種追奶壓力,決定一切順其自然,不再想擔心奶量夠不夠的問題,也不再去想人家冰箱有兩萬cc我只有兩千cc的存貨問題。反正我就繼續維持著四小時擠一次奶,如果不夠,那頂多就是一餐補配方奶吧!

促使我開始接受「每天剛好夠吃就好,不用一直想要擴充冷凍庫存」的想法,還有另一個的原因:「冷凍奶解凍後,有很重的腥味!!!」

母奶如果放在冷藏,兩三天內拿出來溫奶,味道都還很好,甜甜的有點哈密瓜的清香(沒辦法,人總是會好奇地嘗嘗嘛!),但是冷凍過的奶,再解凍後,很容易會有非常非常重的腥味,有點像魚腥味的感覺,尤其是冷凍越久的奶,腥味越重。第一次拿解凍後的母奶給小米喝時,小米露出一種「噁!」的表情,接著奶就從她嘴角邊緩緩溢出....。我和咪咪趕緊把那瓶母奶湊到鼻子前聞一聞,才發現「哇塞!好難聞喔!要是我也喝不下去,更何況是味覺很敏感的小寶寶!」。當時,還以為是我坐月子時喝了太多魚湯,使得那段時間的奶有魚腥味,以至於我們就把當時那段時間儲存的奶全部銷毀(大概銷毀了1.5公升左右),後來才知道,原來只要冷凍越久,就越容易有腥味產生,比較建議的解決方案是:「快速解凍,馬上餵食」,這樣才能腥味就能少一點。

了解了這點之後,我也不再給自己太大的存奶壓力了!因為,冷凍那麼多,之後她覺得難吃不吃,還不是白搭?

放下壓力後,其實並沒有因此小米就沒得吃了!奶量還是一樣多,謝小米目前也仍然繼續能全母奶的情況,差別只有「媽媽變快樂些」:P

我覺得小寶寶一旦過了六七周後,媽媽只要心情放輕鬆,不用太在乎奶量,定時定量地擠奶(或餵奶),好像就沒太大的問題了!在此奉勸母奶媽媽們,不需要去跟別人比較奶量,畢竟奶夠吃就好了,不夠反正有配方奶!餵奶已經夠辛苦了!不用還要像競賽般地跟別人比較。



=======================================================================

啊!還有兩三點要寫耶!原來我心裡的抱怨這麼多啊!
只好分三集來出了.....

註一:
聽說還有拿「蚯蚓乾」來發奶!!!我想,我應該沒那麼偉大....

註二:
哈!能力與努力,剛好是我碩士論文喔!白話的說:「當你的失敗被歸咎於能力時,你會覺得自己很笨(廢話),不過當你的失敗被責備為不認真時,你會覺得自己是個爛人。」

2009/05/12

小米收口水:做四月日-收涎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以前物質/醫藥環境沒那麼先進,小嬰兒的存活率較低,所以從出生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個「慶祝活動」來祝福這個新生命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爸爸說,在韓國是以百日為一個慶祝活動;在台灣則是除了「三朝」、「滿月」之外,還有個四個月生日的「收涎」(下一個則是滿週歲的「抓週」)。

  在我的神機妙算之下,我的滿月剛好是農曆除夕可以吃年夜飯、我的百日剛好有復活節撿蛋活動;不過「做四月日」好像並沒有什麼相關的節日。雖然如此,我還是早早就聽到爸爸媽媽在窸窸窣窣地討論要怎麼幫我辦這個四個月大的生日。

  爸爸媽媽嘴上是這樣說的:「辦這個儀式的意義重大,一方面希望我可以收掉我整天掛在外面的口水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好好謝謝從我出生以來,就不斷給予祝福與幫忙的眾家叔叔伯伯姑姑阿姨們。」不過,從他們不斷地在網路上翻找像蕃茄姊姊或是其他人脖子上掛著一串怪東西的照片,然後偷偷打量我的眼神看來,我想是他們自己想玩的成份居多吧…囧

  聽說「收涎」是一個很正式的活動,不僅要準備牲禮、紅龜粿、酥餅等供奉神佛祖先,娘家也得和彌月時一樣送頭尾。然後用12個或24個酥餅穿上紅線,掛在寶寶胸前,由媽咪抱著,並請長輩或親友取酥餅,在嬰兒嘴唇做楷抹狀,再念吉祥話,希望借眾人之力,共同祈求寶寶不再流口水,健康快樂長大。(資料來源)不過根據爸爸的理論,我們是旅居在外,所以一切從簡即可,只要請叔伯姑姨們到場,吃點披薩炸雞同樂,然後給我祝福就好…(我想,藉此機會吃炸雞才是爸爸的目的吧?)

  所以在風和日麗的週日中午,爸媽就幫我辦這個「四個月生日兼收涎趴」,邀請了幾位很關心我、又剛好能夠到場的長輩們一同進餐。

(這張是 Maddy 姑姑那天在中央公園拍的)

  聽說收涎一定要在日落前舉辦,所以爸媽七早八早的就開始幫我打扮,然後扛著大包小包的準備出門。不過說實在的,我當下還不知道爸媽幹嘛帶我出門,一切都是爸爸後來說明給我聽的


  經過一陣忙亂之後,總算大夥兒都到達了 Whitter Café 開始用餐。(我就說爸爸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吃炸雞可樂吧!滿桌好吃的食物,結果我只能跟媽媽躲在角落喝奶…Orz)


  其實收涎是要串 12 個中間有洞的桃酥餅或是光餅,不過爸爸懶得去中國城找,就在家附近的 Dunkin’ Donuts 買了一打甜甜圈回來。


  原本我還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直到那串龐然巨物掛到我脖子上時,我才了解為何當初爸媽總是看完網路上的照片之後,就用奇怪的眼神打量我的用意了…這一切根本就是早就預謀好的嘛!Orz


  接下來就由眾位在學業事業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長輩們來給予我祝福囉!原本按習俗是要念個順口溜,像是「收涎收完全,乎你平安健康將來中狀元。」之類的。不過爸爸說要想順口溜似乎太為難大家了,所以就讓大家自由發揮囉!


  雖然很感激各位叔伯姑姨們不遠千里而來,但是說實在的,一向不太喜歡出門的我,看到你們大家一字展開排在我面前、然後又一個個上來對我動手動腳的,我還是很緊張啦……所以後來就受不了大哭了,真是不好意思…

(哭到連爸爸都認不出來了)

  經過一番折騰,搞得我滿臉灰丫丫,終於完成了這個收涎儀式。


  收完涎,我也得要靠爸爸餵我,順便收驚一下…:p


  真的很不好意思在收涎儀式上大哭,也在這邊鄭重謝謝 spy 伯伯、shunz伯伯、小凌阿姨、大辰伯伯 & 貞妙阿姨、Maddy 姑姑、Roger 伯伯 & Vivian 阿姨 & Kalsi 姊姊、Alex 伯伯 & Claire 阿姨、圓圓阿姨、Alice 阿姨、奕君阿姨、張媛阿姨 & 道銓叔叔,還有因病未能到場的由由阿姨與小麥妹妹,小米這廂有禮了,有了你們的祝福,我一定會快快收起口水,毫無遲延地長大的!

(爸爸碎碎念:可是怎麼辦完收口水,你的口水卻越來越多啊?)


【同場加映】
1. 收涎相片全輯
2. 收涎祝福實況錄影

2009/05/04

宣傳書上沒教的事-餵母乳之二三事(上篇)

餵母乳,方知為母難!


餵母乳,似乎成了現在的潮流。尤其是經過三鹿毒奶事件後,配方奶迅速從「我家再怎麼窮,也都會餵小孩S26」的地位,變成「衛生署!某某牌的奶粉有沒有毒?」的過街老鼠。

而我在懷小米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憑著一股「憨」勁來決定「以後要餵母奶」!原因倒也不是毒奶粉,只是因為覺得「母奶似乎是小米最好的食物」,而看著小如的小蕃茄和珺珺的小蘋果吃母奶吃得美麗又聰明,當然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認同感。

「餵母乳是天性,小孩又有吸吮反射,把乳房塞過去,連沖奶粉都不用,他就會自然吃得飽飽的。然後我只要溫柔地看著小米,輕輕摸著他的頭髮,然後小米開心、滿足、安靜地吃著這天然的食物,旁邊響起我的家庭真可愛的音樂...好一幅美麗和諧的景象啊!!」

這樣的幻想,直到生產前拜訪了羅傑大哥與薇薇安大姊,聽到薇薇安餵小凱西的母乳血淚史,我和咪咪才真正第一次警覺到「ㄟ...餵母乳好像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耶!」。

在經過薇薇安的經驗傳授後,我們開始正視餵母乳的困難,因此決定把唯一一筆上「媽媽教室」的課程預算,從「拉梅茲呼吸法」轉成「母乳工作坊」(註一)。原因除了領悟到餵母乳的可能困難度外,仔細想想「餵母奶會需要至少餵數個月」vs「生小孩頂多生一天」,好像把心力投資在母奶上比投資在拉梅茲呼吸法上有意義咧!(更何況當初我早已打定主意要無痛分娩)。

上工作坊時,講師說了一個很好的觀念:「其實很少餵母乳的人覺得超級無敵快樂,大部分的人之所以這麼選擇,都是因為這是一件「對」的事。所以,如果你覺得餵母乳很辛苦,不要怪罪自己,認為自己缺少母愛」。同時,他也說了另一個想法:「不管生產之後的泌乳、哺乳過程如何,就跟自己說,盡一切方法嘗試兩到三個禮拜,過了這兩三個禮拜,你再決定你想要餵多久的母乳。因為前兩三個禮拜,大概就會把自己可能會遇到的哺乳問題經歷過,對於自己適不適合餵母乳,有能力餵多久,也比較能做一個合理的決定」。

我很喜歡這樣的觀念,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不必一定要給自己超大的壓力,覺得只有「全母乳親餵到六個月,一歲多以後才斷奶」才是好媽媽。相反的,遇到問題儘量解決,能做到多少是多少,才能成為健康快樂的媽媽啊!

等到謝小米出生後,我真正體會到為什麼他會說「撐過前兩三個禮拜」!因為,前兩三個禮拜,真的是非常辛苦啊!!!!!這些辛苦,怎麼母乳宣傳書都不寫呢!?是不是怕寫了之後,大家都不餵了啊??但我反倒覺得應該要記錄一下,因為即使是上過工作坊、聽過薇薇安的經驗傳授,當我遇到以下說提到的辛苦時,我還是忍不住會以為是自己太遜的關係。如果母乳宣傳書上,能多提到這些辛苦處是很正常的,多安慰媽媽,我相信很多媽媽會覺得好過很多!

首先的三樣辛苦,是第一個月(甚至前兩個禮拜)內通常就可以獲得抒解的。

1.嬰兒與乳頭的奮戰。

首先,是嬰兒吸力的問題。雖然嬰兒的吸吮是本能,但是,並不表示他就懂得怎麼正確地將奶吸出來!尤其是剛出生的情況下,她通常有點搞不太清楚狀況,力道也不太會拿捏,再加上乳腺在剛開始時還沒有很通,所以通常得陷入母女都在辛苦奮戰的局面。像小米剛開始的前兩天,即使用力地吃,吃得連提供食物的管道(咦?)弄破了,但似乎還是吸不飽的樣子。害得我得在每次餵他之後,趕緊塗上一層羊脂膏(lanolin)(註二)保護,以避免下次出來的液體不是奶而是血(嗚嗚)。

不過,這個奮戰是短暫的,通常過了前兩個禮拜,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只要記得把lanolin準備好就行了。不用太擔心。

另外,每個媽媽的乳頭狀態不同,嬰兒剛開始很容易嫌東嫌西,尤其是容易嫌口感不好!(好吧,從以前躺著就有人送飯吃,到現在得自己花力氣用力吸,有點要求也不算過份?)從課程與一些不同媽媽的經驗分享發現,對嬰兒而言,似乎是「大才是好,塞得嘴裡滿滿的,吸起來才有勁!」(誤)。

所以如果你的乳頭跟你的小baby剛開始不太合得來,有時候會得多花一些時間奮戰,有時候,可以試試換姿勢(例如從搖籃式換成橄欖球式(foot ball position)-->等你真的要哺乳時,你自然會從護士那裡知道不同的姿勢)。或者可出動擠奶器!有時候讓乳腺通一點,小寶寶吸起來比較省力時,也會稍微改善一點。


2.子宮收縮。
其實子宮收縮是被列為「餵母奶的好處」之一,因為在生產後,子宮內還是有許多未剝落乾淨的內膜(俗稱「惡露」),如果能夠排得乾淨,對於子宮日後的復原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才會有「生化湯」這帖藥)。餵母奶會刺激催產素的分泌,所以正是促進子宮收縮的好方法。

因此,在第一個禮拜時,我每次餵都要經歷一次類似經痛的感覺。有經痛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意思,至於沒經痛經驗的人,恩..大概有點像是肚子絞痛吧。所以,我在第一個禮拜,常常餵奶餵得唉唉叫,就是因為子宮絞痛的關係。

但話說回來,這子宮收縮其實還是好事,就咬著牙撐過前兩個禮拜左右吧!

3.乳頭混淆(nipple confusion)。
所謂的乳頭混淆,就是寶寶出生後太早給她吸奶瓶的奶嘴,便容易使得寶寶棄「真實版」於不顧,而偏好「食物自動流出來」的奶瓶奶嘴。一般會建議,至少等到寶寶兩週之後再給她練習吸奶瓶。另外,愛上真實版(暖呼呼軟軟真奶嘴)的寶寶,為了媽媽偶而可以休息(不用餐餐親餵),讓寶寶不會「只想直接吸」。也會建議大概最晚一個多月時,一天至少讓寶寶瓶餵一次,讓媽媽偶而可以請家人代勞,有長一點的休息時間。

為了擔心謝小米會有這個問題,所以母乳顧問就教我們在母奶還不足、得補充配方奶的情況下(通常是小孩出生一星期內),可以使用「杯餵」(cup feeding)的方式(註二)。這點很重要喔!雖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會有乳頭混淆的問題,但是一旦小寶寶在兩個月前不喜歡親餵,媽媽的奶量會容易比較不足。畢竟,小寶寶的吸力與技巧遠勝於市面上的擠奶器啊:P

所以會奉勸所有想全母乳的媽媽們,在小孩一出生的時候,除了要請醫院的母乳專家教你怎麼餵奶外,也要請醫院教你如果避免乳頭混淆的狀況喔!畢竟不是每個媽媽一生完小孩,奶水就會源源不決地湧出來的,像我是到了第三、四天才勉強覺得好像有幾「滴」奶出現。在這之前,謝小米主要都得靠配方奶餵飽,所以得小心避免乳頭混淆的狀況發生。

我們之前拍了一個小短片,紀錄謝小米用杯餵的樣子,現在看來,真的覺得「挖塞!當時她真的好小好小喔!」



啊...寫太累了,分兩篇寫好了....

(待續中)


註一:我們上的是醫院開的工作坊,頗貴!兩小時的課程要七十幾元美金!所以我們決定只選一種課程就好了。

註二:羊脂膏是可以讓嬰兒吃到的,所以媽媽不用擔心。一餵完奶,就趕緊塗上去,過一陣子皮膚就會吸收了。

註三:除了杯餵之外,還有滴管餵食(tube feeding)。我有朋友是使用後者。不過謝小米似乎比較喜歡前者,所以我們就用杯餵的方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