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2

十個月的小米(下)

◎ 大動作發展

我已經從倒退嚕,先進化成邊撲邊往前爬,到可以順利地往想去的方向往前爬了。雖然爬得很順暢,興奮起來也可以爬得快。不過,我喜歡走路遠勝於爬行。雖然我不會自己走,但是我喜歡大人扶著我的腋下走路,只要有人扶著我的腋下,我就會邁開大步往前走,走好久都不煩喔!每次都還是大人們堅持讓我坐下來,我才無奈地放棄繼續走呢!

(看我邁開大步往前行)

同時,我也很會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了,只要有任何可以扶的東西,不管是床邊、沙發邊、桌子旁,牆邊,別人的腳等等,只要我一拉到有東西讓我扶,我馬上會靠著那個東西站起來,因為高處的空氣總是比較清新!而且「高人一等」的感覺挺不賴的!

爸爸媽媽雖然很欣賞我的進步,但他們現在得把家裡收拾好。因為我的好奇心也越來越旺盛了。像我最喜歡的娛樂之一,就是把電視櫃打開再「碰!」的一聲關起來。雖然有一次還因此不小心夾到手,但之後就學會關起來前要小心夾手了。

另外,我也會扭屁股跳舞!!只要聽到我喜歡的音樂響起,我就會坐在地上前後搖動身體,或者是扶著東西站著扭屁股。媽媽說,他從書上看來,才知道原來隨著音樂搖擺,是所有小寶寶的正常發展耶!我是不懂啦!我只是覺得,音樂一來,我興致就來,就想開心地動來動去~



◎ 語言發展

最早學會的手語:「拍手」
我最喜歡拍手了,因為從小時候,爸爸媽媽只要我做了很棒的事情,他們就會幫我拍手鼓勵我。久而久之,我也就開始喜歡上這美妙的動作。現在只要有人跟我拍手,或者叫我拍手,我就會興奮地一起拍喔!

最近喜歡上的手語:「嗨」與「再見」
基本上,你們大人真奇怪,「嗨」和「再見」的手勢明明一模一樣,卻是在截然相反的情境下使用!!害我都常常搞不清楚。反正我現在也不跟你們計較那麼多了,只要聽到「嗨」或「再見」,我就會張開手揮來揮去,然後大家就會很開心!

還在模糊階段的手語:「ㄋㄟ ㄋㄟ」
媽媽很努力地想要我能夠在想喝奶的時候,能以「努力吸手指」和「番番」這兩個指標之外的表達方式表達。所以,就儘量在講到「ㄋㄟ ㄋㄟ」時,邊用手做擠牛奶的動作(就是手握拳再張開)。我最近偶而在餓昏頭的時候,也會這樣做了。不過,沒有每次都做就是了。因為肚子很餓時要在吸手指與做「擠ㄋㄟ ㄋㄟ」手勢之間做抉擇,我想還是吸手指比較實際一點。

很早就聽懂的話:「NO!」
我很早就聽懂「NO!」囉!只要我想碰一些東西,然後爸爸媽媽說「NO!」我就會知道這是不可以的,然後「儘量」下次不要再去碰。外婆對我這點非常佩服,因為她說很難得看到這麼守規矩的小寶寶。像是我雖然對垃圾桶很好奇,也對電視櫃打開後裡面的東西很有興趣,或者是很想去用手碰插頭,但因為爸爸媽媽跟我說過不可以,所以我都儘量不要去碰,儘量讓自己視而不見。

不過,有時候也會真的好想好想喔!這時候,我就會偷偷地用手輕輕地碰那個「禁忌物」,然後轉過頭去對爸爸媽媽做出「可以嗎?」的諂媚微笑。但如果爸爸媽媽還是說「No~」,我就會無奈地再笑一下,就算了~

但爸爸媽媽發現,當我很想咬東西的時候,跟我說「NO」就比較沒效。「爸爸媽媽!我是還處於 sensory motor 的階段嘛!東西都要咬一咬才算是認識啊!你們就不要那麼愛計較嘛!」

大拇哥是我的好朋友,食指兄則是我的好幫手
自從媽媽教我將食指獨立出來使用後,我就意會到食指妙用無窮!最早開始,我是先用食指跟媽媽玩「ET」,就是當媽媽講ET時,我就會跟她食指碰食指,然後導電。後來,我開始發現原來當我用食指亂指時,大人就會跟我說那個東西的名字,或者會帶我去我指的地方。

哇塞!怎麼這麼讚!

現在,當我被大人抱著的時候,我只要想去哪裡,我只需伸出我的金手指一指!我的願望就會達成。媽媽說,我好像指揮艦的艦長,每次只要很神氣地說「讓我們朝著那裡前進吧!」然後我的小兵們就會說「是!」然後咚咚咚地載著我出發。

而且因為我能指來指去,爸爸媽媽和外婆,都會跟我玩「xx在哪裡」的遊戲。像是「電視在哪裡」、「電話在哪裡」、「時鐘在哪裡」等等,當我指對了,他們就會很樂,然後幫我拍拍手喔!

(我指、我指、我戳戳戳)



◎ 社交發展


我的社交發展,在外婆來的這段時間,有明顯的差異。我以前是個小宅米,不是很愛出門,出門總是很緊張,看到陌生人會怕怕(除了看到陌生小孩還 ok)。大概是因為爸爸媽媽帶我出門的時候,都因為覺得紐約比較危險,所以沒有很積極地讓我跟陌生人玩,所以我自然也不太喜歡和人家交際應酬。而且我個性比較膽小一點,聽到聲音或者看到怪東西,我一定要先撲到爸媽的懷裡,然後再好奇地轉過頭來研究一下。但是,外婆來了之後,她只要一帶我出門,就會在路上到處跟人家打招呼,或者是在遊戲區也扶著我去跟別人互動。

我看到外婆不太會講英文,卻還是很有勇氣地跟別人用英文和比手畫腳溝通,讓我覺得很崇拜她!所以,我也漸漸培養自己的勇氣和對陌生人的善意喔!現在,我看到陌生人對我笑,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會緊張與好奇地盯著人家看而面無表情,反而是會對人家害羞地笑笑,然後甚至跟人家揮手打招呼,逗得很多路人很樂,拼命跟我講話,或者給我玩手機等等。

另外,我也越來越喜歡跟別的小朋友互動。以前因為我不會爬只會坐,就只能坐著羨慕地看著別人玩。現在我會爬了,也會指揮外婆、媽媽或爸爸扶著我走,因此只要有想跟我玩的小朋友,我就會很開心地一直想跟著人家屁股後面玩。

我發現,比我大六個月以上到三歲左右的的小姊姊們,通常對我最好,她們都好友善喔!都會很溫柔地拿東西給我玩,把我當小妹妹疼愛。但是,如果是小哥哥們,他們就有點太興奮了,衝來衝去,會讓我有點害怕。

現在我認識的小朋友們,通常都比我大,可能是比我小的弟弟妹妹們,比較少到戶外玩吧?說不定等我長大一點,我就會漸漸認識其他小妹妹或小弟弟了~


◎ 我喜歡的事

1.早上起來,外婆放音樂給我聽,我就會爬到電視櫃(因為 CD player在電視櫃上)旁,然後站起來扭屁股跟著音樂跳舞。

2.我喜歡撕衛生紙,研究怎麼把衛生紙越撕越小,了解(0.5)的次方概念。

3.我喜歡把東西從容器裡拿出來,卻對放回去還沒興趣。像是站在洗衣籃旁邊,把自己的髒衣服一件件地抽出來丟到地上,然後再興奮地從滿堆髒衣服中爬過去。

4.我喜歡在睡前很興奮,站在床上扶著東西跳跳跳,然後再自己給自己拍手。即使累得站都站不穩,我還是鍥而不捨。

5.我喜歡所有新的東西。只要是我沒見過的、可以用手拿起來的,我一定要抓過來玩一下,摔摔看、揮揮看。如果看起來很適合放到嘴巴裡,我也不會放過咬咬看的機會。

6.我喜歡看東西動來動去。我們家有吸塵器機器人,以前他出動時,我會很害怕,擔心他跑來撞我或咬我,但現在我好喜歡看它跑來跑去,所以只要它出勤在工作時,我都會想站在旁邊看。另外,路邊看到小鳥或小狗,我也很開心,很想摸摸看。

7.我喜歡爸爸媽媽跟我發出怪聲音,媽媽很好笑,常常都會作怪表情或者怪聲音給我看,逗得我目不轉睛地呵呵大笑,有時候我看媽媽表演得很認真,還會給媽媽拍手作為獎勵。

8.我喜歡看著數字變化,像是有數字 LED 標示現在的樓層的電梯、微波爐上的倒數計時等等,我都會看得目不轉睛,然後爸爸媽媽就會跟我說上面的數字,真好玩!

9.我喜歡大家視而不見的東西,像是小東西,如地上的紙屑、小葉子、或者地毯的脫線等等,我只要爬過去,就會停下來抓一抓、玩一玩。或者是玩具的背面,所有的玩具,我一定都要先翻過來檢查檢查,有時候,研究東西的背面,比起正面讓我覺得更有興致。
(研究這小沙子流動的樣子)

10.我最近很喜歡發出「咦!」這個聲音。只要是有我好奇的玩意兒,或者是我聽到陌生的事物,我就會發出「咦!」的聲音,想要問現在發生什麼事。

這是我目前想到我最喜歡的前十大事情囉~可能有些我暫時忘記了,不過,媽媽說,作人不要太囉唆,所以我就先講到這裡好了~

謝謝大家收看,小米有空再上來跟大家聊天囉~

2009/11/02

十個月的小米(上)

呼~好久好久沒來跟大家打招呼了!!
沒辦法,我最近實在太忙碌,大家想我的時候,就看照片解解饞吧!

我已經從軟趴趴的新生兒,變成一個到處爬來爬去的好動寶寶囉!媽媽和來訪的外婆,整天都要陪在我身邊,陪我探索環境,陪我玩玩具。我們每天都忙到快累翻才睡覺。媽媽說,她現在可以了解,為什麼像小蕃茄媽媽或小蘋果媽媽都要久久才紀錄一次他們的成長,因為實在太忙了!能坐下來作自己的事的時間簡直少得可憐阿!!

不過,媽媽,那為什麼星寧妹妹的媽媽,可以每天紀錄星寧豐富的成長呢??
媽媽說「星寧媽媽是神級程度的媽媽,實在是太厲害了!」

總之,現在就讓我簡單報告一下我十個月的重要成就好了

◎ 睡覺方面

跟以前差不多,一般家居生活下,我通常十點左右就寢,睡到早上七點左右肚子餓起床討奶,算是很體貼的小寶寶!

不過如果當天出門玩太嗨,或一些不明原因莫名地興奮的話,我可能會在半夜十二點左右,仍在床上扭屁股、巴拉巴啦的自言自語,然後再開心地給自己鼓掌。即使有時候明明我已經累得不行,在床上滾來倒去,我可能還是會捨不得睡。最高紀錄可以撐到半夜一點半,爸媽使出非常手段之哄睡法(用背巾背著走來走去),我才肯平靜下來,漸漸睡著。

喔!講到睡覺,我一定要介紹我的三個好朋友:猴子喬治、老虎泰格與粉紅鼠芮妮!
只要我想睡覺時,把三個好朋友其中一個遞給我,我就會露出欣慰的笑容,接過他們,然後一陣咬來咬去、磨來磨去之後,我就可以很快睡著喔!這三個好朋友,是我的安全毛毯,是我快速入眠的最佳伴侶。(註一)




◎ 吃飯方面

我現在已經可以吃好多東西了,每天吃中餐和晚餐兩餐副食品,副食品大概每餐可以吃下一大碗(成人碗)的大小。外婆說,我吃飯非常有規矩,不像媽媽小時候,她得邊追著餵一邊爬一邊吃的媽媽。而且我現在也沒那麼挑食了,我也願意吃很多不同的水果了,像是蘋果、蕃茄、酪梨、香蕉,這是我最常吃的水果喔!優格也勉強可以接受了。

爸爸對我說,「媽媽的荼毒果然還是有效果,像我也是在你媽的荼毒之下,漸漸吃多一點水果,不過,優格我是打死都不吃啦!但是,小米,你是小baby,不能挑食,所以優格還是要吃喔!」
(奇怪,為什麼小baby就不能挑食,當爸爸就可以挑食呢?)

還有,我也開始嘗試吃沒用果汁機打成泥的東西了。

我最愛的,就是外婆從台灣帶來的米餅了!超好吃的!可以脆脆地咬斷,然後在嘴巴裡融化。哇!超讚!我每次只要看到米餅,就會迫不及待地伸手拿喔!

不過媽媽說,米餅含鈉量太高,不能吃太多,只能每天吃一片到兩片!

唉~當小朋友真可憐,什麼都要被限制!不過,想到米餅在紐約買不到,我節省點地吃也好,免得一下子吃完,以後就沒有了!



其他我也開始陸陸續續地吃一些用手可以拿、吃到嘴裡也可不難弄爛的食物:像是披薩邊、土司或者拿著蘋果、梨子在那邊自己亂啃。

最近媽媽和外婆開始要讓我練習自己拿湯匙吃東西喔!他們幫我把一小片乳酪和一小片豆腐放在我的小湯匙上,然後我就自己把湯匙送到嘴裡吃掉!!很厲害吧!(雖然偶而會不小心掉出來啦!(羞))



喔!然後我終於在九個多月時發出下面兩顆牙了!我長牙長得比較慢,一度媽媽還被外婆唸得很煩。不過,小兒科醫生說,小寶寶長牙時間差異度很大,沒有任何理由需要擔心。除非小寶寶在15個月的時候,都還沒發出第一顆牙,才需要看醫生喔!

總之,現在媽媽每天都會幫我刷牙。他會在我睡前用指套牙刷沾上一些可吞食的兒童牙膏幫我輕輕地刷,然後再讓我喝幾口水當作漱口。媽媽說,希望我的乳牙可以長得很好,不要蛀牙蛀得太厲害。因為他和爸爸的牙齒都不是很好,所以要好好地幫我注意牙齒健康。

我很喜歡刷牙喔!只要媽媽把指套牙刷拿出來,我就會很開心地張口。因為那個牙刷的毛軟軟的,剛好可以幫我搔癢,好舒服喔!



媽媽說,她要去忙一下了,過兩天再繼續聊我其他的新消息喔!大家掰掰!要想我喔!


【註一】
這裡面最元老級的好朋友,喬治,是圓圓阿姨在我四個月的時候送我的!爸爸媽媽剛開始還不了解喬治神秘的力量,直到有幾次發現我要準備睡覺時,抓著喬治咬來咬去就很容易平靜下來後,才知道這神奇的撫慰功能喔!後來爸爸媽媽擔心我以後會太固著於只愛喬治,所以陸陸續續幫我引薦了芮妮與泰格給我認識,現在他們就不怕有時候要幫喬治洗澡,而我會因沒有好朋友而難以入眠了!

我的爸爸媽媽誠心推薦給在美國的朋友!是 Baby Angel 這個牌子,有很多種動物的選擇,可以自己上網在不同的網站找喜歡的樣式~什麼?不相信我的意見?沒關係,大家可以自己讀一下Amazon上面的評價,每個人都是給「五顆星」!喔

Can't live without this!!!

2009/07/27

副食品初體驗

自從小米滿四個月後,喝奶量突然大減,而且她開始學會「抵抗」。
一旦自覺得喝夠了,就會把奶瓶用舌頭頂出來,然後再猛力用雙手推推推。如果硬塞她,她還會生氣地唉唉叫了起來。

可能是我的母奶從三個多月起就都改用瓶餵的關係,讓她比較對「食具」只有工具性的關係,而沒有情感性,所以一吃飽了,就馬上翻臉不認人。


看著她四個月吃的量比她三個月時吃的少了 1/4,即使在小兒科醫師與營養師(註一)都說「沒關係,三、四個月因為是快速成長期,所以會吃很多,過了四個月之後,成長速度自然減緩,她本來就會吃得少一點。副食品還是等六個月之後再餵就可以了」,我和咪咪還是忍不住地擔心。

後來撐到了五個月,整整一個月,小米的體重幾乎沒有增加。我就決定還是來試著餵他米湯,以及現榨的果汁。「反正只用湯匙餵少量流質,當作是讓小米訓練舌頭進食的能力」以這種想法安慰自己「違背專家建議的不安」。

小米第一次喝到米湯時,眼睛發亮,一副「這世界上原來還有這麼好吃的東西」的表情!(奇怪,喝媽媽的奶有那麼無聊嗎?)雖然當時笨拙的舌頭,使得大部分的米湯都流到外面來,但他還是拼命地張口想多吃一點。而第一次喝到現榨的梨子汁時,則因為不熟悉果酸的感覺,先是皺著眉頭吃下兩三口後,又因為新鮮好吃而不斷地張嘴討食。

隨著她進入六個月,慢慢地她的米湯也從單純擷取粥上面的液體,變成混合米粒去打爛成濃粥。而水果也從單純的果汁變成了磨細的果泥。副食品變得越來越需多樣化與麻煩,所以懶惰成性的我,自然就得找一些工具與方式來幫助我快速地製造「home-made babyfood」(註二)。

做了一個多月的副食品,有一點小小的心得,在這裡提供分享

1.推薦的網站
wholesomebabyfood.com
雖然這是英文的網站,但文字非常容易理解。
1.有針對各成長階段適合介紹的食物進行分類(Solid Food Charts)
2.也以就常見的蔬果、肉類、蛋白質進行查詢(Foods for Babyfood)
3.食譜範例(Baby Food Recipes)
4.過敏的食物(Allergies & Baby Food)
5.常見的副食品問題之解決建議(如便秘)(Solid Baby Food Topics)

在看遍了各種副食品的大小資訊後,這個網站是我目前覺得整理得最好,涵蓋性最廣的網站了~

2.推薦的工具
(1)食物攪拌器
在美國的我們,原本是想追隨薇薇安夫婦購買 Braun M880 Multimix 4-in-1 Hand Mixer 來做食物攪拌器,但是無奈美國似乎已經停賣這個機型。上網研究了一陣子,決定來買電視購物的物品-神奇子彈(Magic Bullet)!這個產品之前就有小如的大力推薦,所以基於他的多工性與方便清潔,我們就趁costco特價時把他敗下去了。推薦在美國的朋友可以考慮,因為他不只可以拿來打嬰兒食品,還可以當果汁機或調味料製造機使用(詳情請看該產品網站)。

使用了一陣子的食物攪拌器,我覺得在選擇上如果最好要能滿足以下三個要點:
1.可以打少量的食物(例如 1/4 顆的蘋果)
2.方便清洗
3.夠有力

有好的食物攪拌器,真的可以帶你上天堂喔!因為省時省力,對懶惰的媽媽而言,是一大福音。

(2)保羅瓶
小米的大伯父(也就是咪哥),剛好要來美國開會,所以就拜託咪哥幫我們從台灣帶了保羅瓶來。我是在媽寶版看到網友的分享,覺得超讚。咪哥特別透過實驗室的管道幫我們到可以耐高溫高壓的瓶子(出自一家美國的公司,叫做Gujarat Glass International),簡直是保羅瓶中的王者版,因為強化過後的玻璃,比較不會因為溫差而破裂。如果網友沒有特別的管道,其實網拍上也有,只要打上保羅瓶就可以找到了。王者版和網拍版的價格差很多,網拍版的便宜許多,不過可能耗損率比較大一點,可視自己的需要來決定囉。

我的使用方法:
一次做大約四天份的副食品,然後把他們用保羅瓶裝起來,冰到冷凍庫,要吃之前,拿一罐出來,用電鍋蒸熱再稍微放涼,就可以吃了。不用再每次都要重新製作,可以節省非常多時間。

(3)膳摩師悶燒杯(推薦HJC-750CR這個型號)
寄件者 Blogger


這是用來煮粥用。如果你想省瓦斯,又不想煮少少的粥還要出動大同電鍋,那一個好的悶燒杯可以幫助你為節能省碳進一份心力。每次大約至少可以製造0.4杯的1:8的粥。

方法:將需要的米放入適當的水,放在瓦斯爐上煮滾,滾了大約兩分鐘後,將之直接倒入悶燒杯中蓋緊。大約四小時後就可以有煮開的粥了。可以在睡前做,睡起來後,熱騰騰的粥就等著你使用。

因為小米還無法吃半固體食物,所以我都把這些粥再用食物處理器打一打,打成濃濃的米湯。也可以加入其他煮好的食材(如地瓜、南瓜等)一起打,變成各種顏色的米湯,裝入保羅瓶中,就可以冰到冷凍庫囉!

(4)嬰兒餐具
我們的嬰兒餐具是舜子大哥和曉凌姐送給我們的,是Richell牌的EM301型號的餐具組,品質很好,長長的把手很適合與軟硬適中的湯圴,很適合小米的「小嘴」。讓她很快就能適應湯匙喔!

寄件者 Blogger

(嬰兒餐具與製作好的副食品照)

有這四樣「神兵利器」,我覺得製作副食品真的輕鬆非常多。我通常就週末做一次,週間再做一次,其他時間只要用電鍋加熱,實在是生活忙碌、認真向學(有嗎?)的研究生媽媽的好幫手!

喔~不過水果的話,就真的得要現做了!不過水果切一切,用食物處理機打,其實很快!如果想要給小米更細的水果泥,我就再從處理機倒出來時,再弄個濾茶葉的濾網過濾一下,就可以弄出綿綿的水果泥囉!這樣整個過程只花五到十分鐘,其實很輕鬆的~不過,像小米大約六個半月後,就基本上不用再過濾了,直接從食物處理器倒出來給他吃就行囉。






註一:因為我和咪咪的收入,終於在有了小米之後,達到「低收入戶」的標準。所以我們就可以去領美國的「婦女幼兒營養補助糧票」(簡稱 WIC)。由於這是營養補助的方案,所以每次去領糧票時,都會有營養師跟你討論一下你或小孩的營養問題。

註二:我並不反對罐頭嬰兒食品喔!只是罐頭嬰兒食品的多樣性比較少,彈性相對也比較小。所以還是會想要自製,然後偶而再吃罐頭。

2009/07/07

小米認真寫twitter了

親愛的叔叔伯伯阿姨公公婆婆們,
我會開始在twitter上認真更新我的近況囉!


媽咪說,因為她看在日本的徐阿姨每天都幫星寧妹妹寫日記,而我出生六個月才幫我寫了不到五篇(抱怨文和敗家文不算),覺得好像有點對不起我(看吧!星寧妹妹多幸福,哪像我都被隨便應付應付)。可是她文筆沒有徐阿姨好,所以左思右想,就決定「儘量」每天用twitter幫我紀錄一點點小事,然後偶而再blog上寫「專文」。

而且因為我每天吃喝拉撒、甩玩具等小事,除了有小孩的爸媽會看得津津有味、興致盎然之外(像爸媽就超愛看星寧的小日記)。大部分的叔叔阿姨們可能會覺得沒那麼有趣,所以幫我另闢「途徑」來寫,似乎比較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我雖然是希望爸爸媽媽儘量多幫我寫一下,但是既然他們文思無法如泉湧,那我也只好認了。他們這兩個藉口多的懶惰蟲,願意每天幫我寫個兩三句話,我應該要偷笑了啦。而且他們說「小米啊!我們是確定twitter有備份功能,才選擇twitter的!因為這樣才能把這些每天的柴米油鹽的小事存起來啊!」

哼~想欺負我年紀小不懂事!明明blog也可以備份的!

我看,他們其實只是看上「twitter」限制每則最多只能寫140字的「好處」吧!唉~


總之,我每天最新的一則twitter微網誌,也會同時出現在我這個網誌的右手邊「小老鼠」的上方。另外,如果想看過去的紀錄,或者只想直接看我的twitter,可以點這裡,或者直接點小老鼠下方的連結


2009/06/18

五個月大的小米-睡覺覺的回憶

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們大家好!

出生到現在,除了上次爸爸幫我做的專訪外,我都沒有上來正式地跟大家聊聊天,真是不好意思!

沒辦法,爸爸用「我得忙著作實驗」搪塞我,媽媽則用「我得忙著擠奶、寫論文」來應付我。可是,明明我看爸爸整天在Facebook上玩遊戲,然後媽媽寫她的母奶抱怨文寫得洋洋灑灑,為什麼要幫我發聲一下,就推三阻四呢??

總算,在我的單眼皮大眼睛的眼神譴責下,媽媽總算願意幫我寫篇文章了(我覺得應該是媽媽自己想逃避寫論文的煩躁,才拿我當轉移注意力的工具)



====以上是問候語===以上是問候語===以上是問候語====

話說,時間咻一聲,轉眼間我就快要六個月了。從生出來,有四個大人(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專門服侍我,到現在變成兩個半大人(爸爸媽媽和保母阿梅阿姨)陪我,生活已經從皇帝般的日子,降級成貴族而已,漸漸地感覺到「人生啊~總是辛苦的」的無奈。

爺爺奶奶在的時候,我只要哼哼兩聲,爺爺奶奶就馬上想要衝來抱我。就算爸爸媽媽會阻止他們,他們也都會趁爸爸媽媽不注意,任我予取予求。而且我在六週之前,因為對自己的身體還有對生活都很不熟悉,所以動不動就會不舒服的大哭。尤其是晚上,我老是會覺得全身不舒服,太餓也哭、飽得脹氣也哭、累也哭、睡不著也哭,那陣子,爸媽最常在網路上搜尋的就是「要怎麼安撫新生兒」,也最常努力地找尋解決哭泣的方法。

於是乎,他們發現了幾個偏方:

吹風機安撫法:從網友媽媽們分享中,發現吹風機或抽油煙機的聲音,因為類似嬰兒在子宮時聽到的聲音,所以有安撫的作用。

在媽媽的嘗試下,發現的確有點幫助,因此爸爸就將吹風機的聲音錄起來,在我哭哭時,放給我聽。嗯~剛開始時,是有點有效。畢竟,跟我在媽媽肚子裡聽到的噪音很像,使我自然會回想起當初在媽媽肚子裡,那段雖然有點擁擠但卻十分舒適的好日子。而這樣愉快的回憶,會讓我稍微轉移我想哭哭的注意力。

不過,這方法被過度使用後,我自然而然地就沒那麼有興趣了。畢竟,回憶雖然美好,但人總不能都活在過去嘛!幹麼一直要我回憶,煩死了。

蘿蔔蹲法:從另外的網友們的分享中,發現原來嬰兒不但喜歡輕輕搖動,更喜歡上下振動(註一),抱寶寶的人如果抱著他作蘿蔔蹲(是抱的人做,不是寶寶做),寶寶就會慢慢安靜下來。

這的確非常有用,因為我就被抱得很爽,感覺好像住在船屋裡,被輕輕波動的大海安撫著,很自然地我就會安靜下來~

不過,媽媽說「發現並推廣此法的人,應該成為父母親的公敵」。因為這方法會使寶寶上癮並有「抗藥性」。簡單地說,就是「啊!你趕快蹲啊!不然我就沒辦法平靜!」以及「以前蹲兩分鐘就可以,現在要蹲十五分鐘」。

由於爸爸、爺爺、奶奶都太捨不得我哭,所以經過爸爸的「推廣」後,他們只要我哭,就會採取此作法,早也蹲、晚也蹲,我的抗藥性就從兩分鐘漸漸地變成二十分鐘(尤其是半夜難睡時,我有時候需要更久)。不過,這樣的好日子只過了大概兩個禮拜,在我快滿月的某個晚上,媽媽就抓狂了。

因為還在坐月子的媽媽,晚上除了每兩個小時就要起來餵奶外,餵完奶、換完尿布後還因為我已經對於「蘿蔔蹲」上癮,所以還得忍受著傷口的不適,自己在黑暗中蘿蔔蹲二十幾分鐘,蹲到我睡著後,還得再擠奶把剛剛我沒吸完的部份擠出來,以增加奶量和避免乳腺炎。

有一天,就在我滿月的前一天晚上,媽媽蹲了半小時之後,就跟我說:
「謝小米,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媽媽很愛你,所以媽媽要教你怎麼樣可以自己入睡!因為媽媽現在在坐月子,不能這樣一直蘿蔔蹲,不然媽媽的身體如果不趕快休養好,以後你18歲以前,媽媽就不能好好照顧你。而且爺爺奶奶不久就要回家了,爸爸也要上學了,現在你不戒掉,之後你會更痛苦!」

我當然不鳥她,繼續哭哭。

不過,沒想到隔天的早上,她就對著全家人宣告:
「從今天開始,不要再蘿蔔蹲了!」以及
「哭哭可以抱抱,但不要再蹲或搖動了!」。

因為她看了「崔西阿姨寫的育兒書」(註二),上面說,如果想要改變嬰兒的習慣,而寶寶又未滿三個月,通常三天以內就可以把寶寶的習慣改變過來。但是,如果滿了三個月,這行為又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那要改變就得要按部就班地來。而且,爸爸媽媽發現我是屬於教科書型寶寶(詳情有興趣者,請自行去看那本書囉),應該不是太任性。所以,媽媽就決定要趁我還小,教我「做人的道理」。

當然,一剛開始我是不爽到極點,想看看,原本有人抱著你蘿蔔蹲,過得像住在小船上一樣的呼風喚雨的日子,突然之間只剩下抱抱。這由奢入儉的日子我怎麼能接受呢?

我當然是使勁哭、用力哭~哭到爺爺奶奶都坐立難安,恨不得把我搶過去好好地蹲上一回。媽媽為了執行她的鐵腕政策,所以堅持在這幾天主要都由她來抱(甚至爸爸也都想要再偷蹲),不然就是要接受她的「突襲檢查」,看看其他人抱的時候有沒有偷蹲。

我本來真的好生氣好生氣喔!直到我感覺到媽媽抱著我的身體,也在因心疼而微微發抖。她不斷地輕輕跟我說「媽媽真的也很捨不得你哭,但媽媽知道你是個很體貼又好照顧的小朋友,你只是上癮了,現在要戒掉很痛苦,所以才會那麼不舒服,媽媽抱著你陪你,你會越來越好的!」

我聽著媽媽跟我說這些話,感覺到似懂非懂地就慢慢地在媽媽的懷裡睡著了~就這樣過了大概兩天,我就進步到只需要抱抱不需要蹲蹲就能平靜下來了~

爸爸和媽媽因為不用再幫我蘿蔔蹲,所以似乎有更多體力唱歌給我聽和陪我玩,感覺其實也不錯啦!而且媽媽不斷跟我說,「你是個超級棒的小朋友!」,聽起來也是挺得意的~

然後媽媽看了書發現,三四個月,可以開始訓練小寶寶睡隔夜。因為那時候我們的生理時鐘已經漸漸可以區分黑夜與白天,所以只要睡前母奶可以餵到750ml-900ml左右(配方奶我就不清楚了),小寶寶其實就可以有機會睡隔夜。爸爸媽媽跟我說「謝小米啊~你要多睡一點,腦部神經才能好好發展喔!所以我們現在要開始嘗試看看」(我看其實是他們自己想睡吧!還講得那麼好聽!)

他們一方面努力地在日間拉長我的餵奶時間(從七週的三小時餵一次,慢慢變成三小時半,然後再變成四小時),另一方面努力地在早上讓我活動來活動去,把我累個半死。結果我還是常晚上半夜三四點就要起來喝奶一次。直到有一天,爸爸媽媽晚上九點多就把我放到床上去睡覺,那天我居然就不知不覺地睡到早上五點才起床!

爸爸媽媽才驚覺,「原來以前硬要小米撐到十一二點,並不是好方法啊!」

對啊!人家十點就想睡了,硬要我熬夜,害我反而睡不好,還怪我!

就這樣,我終於在大約八十幾天大的時候,我就開始可以睡隔夜了!!!(註三)

爸爸媽媽說,雖然我有時候在晚上睡前會稍微地番番,但是通常只要爸爸或媽媽抱著我唱三四首歌(註四),我就會有強烈的睡意,然後把我放到我的專屬嬰兒床上後,我再跟我的大拇哥聊個幾分鐘,我就可以睡著了!

媽媽又說,「謝小米!你真的是超級無敵棒的寶貝!三個月就可以睡隔夜~~」

呵呵!不要太稱讚我,我會拍寫啦~(得意貌)而且,最主要還是因為我有我最要好的好朋友-大拇哥!我晚上突然醒來時,只要再用力地吸吸我的大拇哥,我的心情以及有點餓餓的肚子就會得到安慰,然後就可以馬上再睡著了~如果要頒獎給我的話,記得也要給我的大拇哥一張貼紙喔!




【註一】請讀者們注意,千萬不要大力或快速的搖小寶寶喔!因為我們的脖子和大腦都很脆弱,如果過於搖晃,很容易折到我們的腦幹而造成腦傷。有很多小寶寶這樣變成植物人喔!很恐怖的!

【註二】那本書叫做「超級嬰兒通-天才保母崔西的育兒秘訣」。媽媽說,崔西阿姨有些折衷式的作法他還蠻贊同的。因為「百歲」那本書對小孩有點殘忍,而「親密育兒百科」對之後要上學的她可能又負荷不起。而且重點是,崔西阿姨有注意到小孩子的個別差異,主張應該要依小寶寶的不同氣質來調整育兒方式。

【註三】隔夜的定義:至少連續睡上六~七小時,不用喝奶。
小米目前的晚上作息:
  十點左右哄睡 →
  十二點半進行「睡夢餵食」(就是把睡覺中的小米輕輕抱起來在黑暗或微光中餵食,她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從2oz~5oz不等),餵完後稍微拍嗝後就讓她繼續睡,沒有大便的話就不換尿布。通常小米會邊吃邊睡,吃完後也很快就再睡著了~ →
  六點半~七點半吃早餐

【註四】
媽媽的睡前搖籃曲:「寶貝」(張懸)、「月亮代表我的心」(鄧麗君)、「讀你」(蔡琴)
爸爸的睡前搖籃曲:「Edelweis」(真善美主題曲)、「水調歌頭」(鄧麗君)、小乖乖(兒歌)

終於睡著的小米(未滿一個月時)

2009/06/07

宣傳書上沒教的事-餵母乳之二三事(下篇)

抱怨對我來說,似乎是抒發壓力的好方法?沒想到原本打算只寫一篇的母乳心得文,居然可以滔滔不絕地寫成三篇?




五、乳腺炎
乳腺炎好發於產後3-4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乳腺堵塞而造成感染。乳腺在產後一個月內堵塞,通常是因為乳腺在剛開始時不夠通暢,所以容易堵住。但也有可能在產後一個月後發生,因為哺乳或擠奶的時間不足,造成供給大於需求,使得乳腺堵塞而造成發炎。

雖然說乳腺炎並不是每個媽媽都會遇到,但乳房腫脹到有硬塊,應該是所有哺乳媽媽都會有的經驗。一旦有這樣的狀況,每個媽媽都會很緊張,因為一旦硬塊轉化成發炎,將使得哺乳的過程變成極度的痛苦。

因為前輩的指教,所以對於乳腺炎或乳房腫脹有比較好的預防知識,使得我或多或少避開了這個麻煩。在此整理一下幾個要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1.Always consider [cooling down] more than heating.(冷敷比熱敷重要)

這句話是去上哺乳工作坊獲得的資訊,也是薇薇安大姐與羅傑兄以血淚換來的經驗談。因為一般人都會覺得「乳腺不通,就趕快熱敷」,所以一察覺乳房有硬塊時,就想到應該要熱敷,以求讓管線擴張而達到疏通的效果。不過,這個觀念其實有點錯誤。正確的應該是:

「一旦遇到有乳房硬塊或乳腺炎前兆的情況時,應在沒有餵奶(或剛餵完奶),要努力冰敷,只有要餵奶前的十五到二十分鐘,再改熱敷」

因為,熱敷雖然會使得乳腺因加熱而擴張,但如果你沒有即時將之引出,那反而更容易因熱而刺激乳腺分泌或使腫塊變大,而更助長發炎的可能性。為了避免發炎,反而應該要適度的冷敷,先讓乳房消腫,才能「重新調整」(就是冷敷有助於reset就對了)。

2.寶寶是消硬塊的好物

如果硬塊發生時,寶寶已經很會吸奶了,那可以請寶寶幫忙。有一說是把寶寶的吸奶姿勢調整成「讓寶寶的下顎,對在硬塊處」(如果姿勢困難,也可以考慮用躺餵的方式達成目的)。寶寶的特殊吸力,再加上自己邊在寶寶吸吮時推擠硬塊(或熱敷),也有助於硬塊消失。

3.來顆卵磷脂吧

通常過了一兩個月後,乳腺就會比較暢通,得乳腺炎的機率就會下降許多。但是,隨著寶寶喝奶的時間拉長,偶而還是有可能會有乳房硬塊的情況,「卵磷脂」(Lecithin)因此成為我預防乳房硬塊的良方。

因為卵磷脂似乎可以降低脂肪含量,使得乳腺比較不會因為脂肪量過高而堵塞。這也讓我漸漸可以從半夜只能睡三、四小時就一定得擠奶,變成可以拉長到五六小時也沒有硬塊(頂多只是腫脹)。因此,我會非常推薦哺乳媽媽們可以買來吃,一天一顆就行了。而且聽說卵磷脂也是神經發展的好物(這我自己亂查的,並沒有念神經科學的咪咪背書),所以吃了似乎對寶寶也好。

就算吃不完,到時候拿來給因為陪作吃月子而膽固醇上升的孩子爸吃,也是不錯喔!因為卵磷脂主要就是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咦!怎麼寫得好像賣藥的,反正我是覺得不錯啦!大家可以自己考慮看看囉!)

4.在乳腺未完全通之前,不要急著吃發奶的食物。

在產後一個禮拜內,因為奶水通常不足,所以很多人就會急著吃發奶的食物,但這並不一定好。因為許多產婦的乳腺在剛開始時並沒有很暢通,如果你硬要發奶,反而會造成「雨水過多,河流過窄」而導致堵塞疼痛的情況。其實母奶到第三、四天才來,是很正常的情況,剛生產完通常就只有非常少量、澄清的初乳而已,反正在那時候就儘量兩小時親餵一次,如果真的覺得不夠,再補一點配方奶(只是要小心乳頭混淆的情況)。

在第一兩個禮拜,有配方奶的幫助下,其實不用過度擔心自己奶水不夠的問題,因為寶寶那麼小,他的胃也只有乒乓球大而已。

等到一兩個禮拜,寶寶也比較會吸奶了,乳腺自然會較暢通,到時候再吃發奶食物就行了。


乳房腫脹是哺乳媽媽通常都會有的經驗,也或多或少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或不適。畢竟擠奶或餵奶,在任何地方還是沒有像上廁所一樣方便,隨便都有一個好地點讓你「解放」。所以只要不要從腫脹轉成疼痛甚至發炎,就不用太擔心囉!

六、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我相信是90%哺乳媽媽的最大痛苦。(剩下的10%我是不知道在哪裡,只是人說話總是要保守一點)

在未生產前,我一直以為坐月子就是整天躺著被人侍奉就行了。直到生完後,才知道這樣的美夢很難發生在母奶媽媽身上!尤其是第一、二週,為了避免乳頭混淆的情況,我都只好親餵。而新生兒胃口小,母奶又吸收快,自然就會過起兩個小時就要餵奶的地獄日子。

我的月子要不是有中醫師嫂嫂準備的中藥,還有咪媽每天將之細心燉好的藥膳。很難有充足睡眠的我,實在不知道坐月子哪來有補身的機會?

因為「每兩個小時就要餵奶」 = 「媽媽每輪只能睡一小時不到」

因為新生兒喝奶很慢,而親餵他需要用更多的力氣去慢慢吸,因此通常一餵就要餵半小時左右。然後為了刺激奶量,餵完後又要繼續擠奶,將奶排空,一擠至少又要擠15-20分鐘,再吃點東西(因為餵奶的媽媽很容易飢餓),一個小時很快就飛逝了!

而這還不包括幫忙新生兒拍嗝(註一)、幫他換尿布等也是每兩小時都要作一次的事。喔!當然,還有一些「突發事件」,譬如說,新生兒晚上容易啼哭、需要幫新生兒洗澡等。

經過那魔鬼般的頭兩週,我深深體會為什麼會有憂鬱症容易好發於產後!

就算沒有產後的荷爾蒙失調,光是睡眠不足,就可以讓你身心都處於最糟狀態了~~

總之,想要全母乳,原則上呢就不用奢望你能像過去的日子一樣,能有睡個八小時睡到爽的日子!!只能像是漸進式的改善一樣漸漸撿回自己的睡眠時間:

頭兩週 每次大約只能睡一小時,每天加起來總共可以睡五、六小時就覺得人生真美好。
3週~前兩個月 每次大概可以增加成2.5小時
2月~3個月 晚上大概可以睡到4小時
三個月後 如果成功訓練小孩子可以睡隔夜,那麼晚上的睡眠大概就可以增加到五、六小時(註二)

而至於一次睡八小時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來臨呢??我目前還不知道...應該要請過來人分享一下才是~


<<後語>>

不過,請閱讀此網誌的廣大(?)讀者群們注意,我絕對不是反對母乳喔!不然我幹麼承受著這些辛苦,還是全母乳地餵謝小米餵到現在五個月了。我只是想要把自己的辛苦寫出來,然後讓路過的其他哺乳媽媽們覺得愛抱怨並沒有不對(謎之聲:完全是自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反正當媽媽又不等於當聖人。當然,抱怨歸抱怨,這些辛苦都不應該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覺得自己的辛苦已經會反應到對待孩子的行為上,那我覺得倒不如補餵些配方奶來緩衝自己的壓力,因為孩子最需要的還是情緒穩定、善解「孩意」的媽媽。畢竟,只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寶寶。

對於餵配方奶的媽媽,也不用一直問「你為什麼不餵母奶?」,因為有太多因素會讓人選擇配方奶,喝配方奶長大的我們,還不是長得頭好壯壯?並不是只有餵母奶,才能顯現媽媽對孩子的愛。

而對於所有餵母奶的媽媽,請對她們投以最深敬意的眼光,因為這真的是一條辛苦的漫長路。因為從坐月子開始,她們就要同時處理著照顧自己身體,以及從身上努力製造出食物來餵不斷啼哭的新生兒。也有多少個夜晚,他們得要獨自默默地醒來,爬離溫暖的被窩,在黑暗中一面聽著老公的打呼聲,一邊讓孩子或者哺乳器將母乳吸出來,避免退奶或者乳腺炎。這種漫長而孤獨的「旅程」,是需要很多決心和愛心才能走下去的。

在謝小米未到我的肚子報到以前,我會對懷孕的婦女投以敬意;對於生產的疼痛感到懼意,卻只視餵哺母奶為「有點麻煩」和理所當然。但是,自己親自經歷了這些後,我會說「餵母奶」比起懷胎十月更需要媽媽的毅力去支撐啊!!!


註一:新生兒的腸胃發展還未健全(因為他們在肚子裡都是直接上菜,不用消化),所以難以自行將吸食不小心吸進去的空氣自然排出,因此餵完後一定要拍嗝,拍個10-20分鐘。

註二:如果把奶擠出來瓶餵,並增加瓶餵的次數,比較能提高寶寶早日睡隔夜的可能性。因為寶寶通常喝奶瓶會比親餵喝得多一點,當她一天可以喝到750CC左右時,通常能睡隔夜的機會就會大增。不過,親餵和瓶餵各有優缺點,依每個人的生活型態和寶寶狀態而有不同的支持者,我自己是覺得最好寶寶兩者都能適應,這樣是讓媽媽在餵奶上保持最佳彈性囉!像謝小米在三個月的一次感冒下,就從此不愛親餵,害我帶她出門無法享受「隨時隨地有最佳擠奶器」的方便。這算是當時的大失策吧~


2009/05/30

斬斷三千煩惱絲

  每對父母在小孩誕生前總是會有無數的擔心,大到是不是會有沒發現的遺傳性疾病,小到會不會有胎記、長得好不好看等等。而我不得不承認,當我第一眼看到小米從媽媽體內「冒出頭來」時,我暗地裡鬆了一口氣:因為小米和她媽媽一樣,有著一頭濃密的秀髮......看樣子不會像父系家族有頭髮偏少的風險了。


01. 出生不到半個月的小米已經有一頭濃密的秀髮了


  而到了小米滿月時,不僅是親朋好友詢問、我們自己也在猶豫要不要給她「剃胎毛」:不僅僅是為了可以做紀念;也因為聽說剃髮能使頭髮長得更好。不過看著脖子還不怎麼硬的謝小米三不五時地搖頭晃腦,要給她剃髮實在是無從下手,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割傷她的皮膚、甚至劃到眼睛;如果要外求到中國城去理髮,還得花上半個多小時搭地鐵,才滿月的謝小米能否忍受地鐵上巨大的噪音也是個問號(註)。是故,剃髮這件事就這樣擱了下來,反正謝小米的頭髮看起來已經長得很不錯了;天氣又冷,留著頭髮禦寒也好。

02. 六週大的小米,看起來不用剃毛也是可以長很好的感覺


  隨著時間過去,小米的頭髮也漸漸地長到可以蓋住耳朵。雖然頂上的頭毛仍是很有謝家的風格-不論多長總是可以像超級塞亞人般翹起來一撮,這個髮型也總是在逛街時獲得路人姊姊阿姨奶奶的讚美:「How cute her hair style is! Where did she have her haircut?」。但是當氣候漸漸變暖,夏日也悄悄地來了...不僅每次講電話時,外公常叨叨念著「小米的頭髮太漾(台語,很雜亂的意思)」,她小姐也常常喝個奶或哭一哭就流得滿頭大汗,一切的一切都逼著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是不是該給小米剪頭髮了?」

03. 三個多月的小米,縱然頭髮已經很長了,還是有著超級塞亞人般的火焰頭。


  真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我們發現謝小米開始掉毛了!」不知道是季節性的換毛,還是因為已經學會抓東西的小米三不五時就很「苦惱地」抓著自己的頭髮亂扯,在小米躺過的地方常常可以發現她脫落的秀髮。這下可不得了了!有道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既然開始掉毛了,那乾脆直接理掉,還可以把這些長到不知道能不能叫胎毛收集起來做紀念!

  只是到底要給她修修髮線、略為整理一下就好;還是整個「大清洗」-以絕對的破壞換取新生呢?小芸子傾向前者、我則支持後者,在徵詢過很多人的意見後,想想這很有可能是謝小米未來十幾年內還在父母控制下的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光頭機會了,何妨嘗試一下呢?(反正她還不會說不);加上這週末趕快理一理,可以趁機讓她剛好來訪的大伯順道把胎毛跟臍帶一起帶回台灣處理,於是光頭小米計畫就這麼拍板定案了。

04. 心意既決,就立刻整裝準備出門。


05. 不過此時的謝小米還不知道即將發生在她身上的「慘劇」,一臉疑惑地看著鏡頭...... :p


06. 直到在理髮廳裡就定位、披上圍巾,她才感到有點大事不妙了...


07. 把旁邊的頭髮理掉後,就剩下著名的火焰頭了(其實就留著這樣好像也不錯?)...不過這時候謝小米已經哭到歇斯底里,整間店的阿姨伯伯們都來關心了... :p


08. 經過一番抗戰,終於把頭髮理光光打包...走出理髮廳,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09. 理完頭的小米也「性情大變」,變得很有殺氣!有種黑道大哥的感覺(還翹腳呢!)



  其實回到家後,身為爸媽的我們也不能適應:每次靠近嬰兒床、看到那顆閃亮亮的大光頭時,總會不禁疑惑:「咦?啊我女兒咧?」,尤其是穿上褲裝根本是個男生嘛;而且可能是被強迫理髮的光景嚇到,小米剛理完的幾天也比較容易受到驚嚇...看得讓當初支持此方案的我挺心疼的。尤其是每次抱起她親吻時,不再有絹細的秀髮搔鼻,取而代之的是粗短髮根的刺刺感,總是情不自禁地有種失落感(雖然還是很可愛啦!)。但是理完髮的確比較神清氣爽,也不用擔心她吃進自己的掉髮或是因為滿頭汗吹風而著涼。希望小米這次剃完頭可以一生圓圓滿滿、健健康康!也希望小米的頭髮快快再長出來喔!



【註】有百年歷史的紐約地鐵噪音挺大的,再加上人來人往與永遠聽不懂的車廂外星語廣播....記得朋友的小孩在六個月大第一次坐地鐵,回到家還得幫她收驚!可見「搭地鐵」是件多大的挑戰哪!當然,當時的是內外溫差也不太適合出遠門就是了。

【同場加映】
  01.小米理髮錄影實況轉播:


  02.附上一張她老爸當年去成功嶺戰鬥營的照片。理完頭的小米是不是很有乃父之風啊?XD

2009/05/20

Her majesty - 小米的高腳椅

  幾個星期前小米已經開始會靠著東西坐著了,但是這也是另一場惡夢體驗的開始。因為謝小米漸漸地發現坐著能看到的東西比光禿禿的白色天花板有趣的多,所以常常只要我們將她「放倒」,她就開始嚎啕大哭(直上三檔的那種),直到有人將她「扶正」為止。而這一兩週以來,謝小米的陀螺儀有越來越精準的趨勢,往往根本還沒躺上床,只是抱著她讓她稍稍後仰而已,大小姐就已經猜透我們的意圖,扁著嘴用一種「你是不是要把我丟掉?」的譴責眼神與眼淚攻擊爸媽;無可奈何下,我們只好開始研究這個會使得家裡更為擁擠的龐然大物-高腳椅。

  其實本來我還在繼續ㄍ一ㄥ著不想那麼早買,但是前些日子在收涎趴上,Vivian 大姐一語驚醒夢中人:「反正你終究還是得買的,該買就趕快買吧!晚買能用的時間又更少了。」。想想也是,等謝小米可以自主移動後,也會黏著在廚房工作的媽媽不放,得要找個東西把她「固定」在安全又可以看得到媽媽的地方比較好;而且接著要餵食副食品也是需要一個審問椅能讓她乖乖坐著的椅子,既然現在謝小米已經開始想坐了,那還是擇日不如撞日,就現在來買唄!

  但是高腳椅夯不啷鐺也是一筆大錢,所以我們原本的計畫是想買三合一的 Combi Hero,號稱等小孩大一點後還可以拔下來裝在椅子上繼續用。但是在觀看了 Buzzilions 的 user reviews 後,發現不如我們的期待,因為中間有個「設計」的餐盤不適合當謝小米的玩具桌,後腳沒有輪子的設計也讓移動變得比較麻煩。最後在親自前往家附近的賣場試坐後,發現 Peg Perego 的椅子坐起來感覺還不錯,雖然沒有什麼三合一設計,不過較大的座椅也有讓小朋友成長的空間,再加上 Buzzilions 的 user reviews 也有不錯的評價。最重要的,它的去年舊款又在特價了!(Ver.2009 $265; Ver.2008 $139 註),這個只比原訂目標 Combi Hero 貴一點的價錢讓我們沒有什麼多想就又從網路殺了一台庫存品回家了。

  01. 花了一些力氣把這台 Prima Pappa Diner 從 mailroom 搬回家。頗大箱的,把走廊都佔滿了。


  02. 又是 Peg Perego...感覺我好像變成了這牌子的愛用者了...這牌子也是少數非 MIC 的異數。


  03. 驗明正身,的確是去年四月出廠的庫存品。(小米應該不會介意吧?XD)重量有 12kg,沒輪子的話移動起來會很吃力。


  04. 買的是「紅色泡泡」版。本來買錯成綠色款的,趕快寫信去更正訂單,不然寄來一個綠油油的東西我應該會發瘋吧...


  05. 開箱第一眼。Peg Perego 的東西幾乎都是組裝好再寄來,所以使用者不需要費太多手腳組合,這也是為何箱子這麼大的原因。


  06. 拿掉箱子,內含的東西很簡單:本體x1、餐盤x2、輪子x4、說明書。


  07. 組裝跟它的推車一樣,把輪子插進去就完成了(有附煞車的是後輪)


  08. 裝好輪子,按下兩側紅色按鈕,輕輕一推...新的高腳椅就這麼打開了。座椅有七段高度可調,這是最高位置。


  09. 後方是座位傾斜度的調整鈕。2009 年版則改為一個網袋。


  10. 裝上餐盤的樣子。椅面是合成皮,不可拆洗,不過還蠻好擦的。


  11. 餐盤其實有兩個,平時可以疊在一起。拆下一個去清洗晾乾時,還有底下那個可以用。


  12. 要收折時,可以把餐盤豎起來。


  13. 或是直接拆下來,掛在後方的收納架上。


  14. 座椅有三段傾斜度可調,這是中間那段。


  15. 調到最低時,是可以容許謝小米直接在上面睡著的。(不過小孩怎麼樣都可以睡就是了)


  16. 要收折很簡單。按照箭頭指示:把腳一勾一踏、輕輕往前一踢,椅子就折起來了。


  17. 收起來差不多長這樣。(其實沒有全收,全收的話前後腳會完全併起來)。收完後可以勉強獨自站立,但是不小心被碰到還是有傾倒的危險,不像推車那麼穩固就是。


  18. 再來就是請我們的公主陛下驗收了。
    小米:「這可以吃嗎?」


  19. 「所以以後就是要讓我坐這兒看媽咪煮飯做菜囉?」



  用了幾個星期,高腳椅也的確發揮了我們預期的功能:提供謝小米坐著玩/吃飯的空間;在她小姐不想躺下的當兒,我們可以讓她坐在裡面玩,而不需要一直抱著(這很重要!XD)。但是還是有些缺點:

    1. 重。真的是很重,如果要收折之後移動,是件很累人的事。不過它的輪子很好推,一隻腳湊上去嚕一嚕就可以當搖椅使用。
    2. 大。非常佔空間,折起來之後還是有點厚度。不過好處是展開後真的比較穩固,謝小米目前還沒有坐上去之後撼動它的力量。
    3. 零件密合度。這裡是指餐盤插鞘跟本體並沒有完全合準,要裝上去需要花點時間對準兩邊的插孔才行。不知道是只有這台有這樣的品管問題還是設計瑕疵就是了。


  註:09 與 08 年款的最大差別就是新款有可調式腳踏,可以視小孩的腳長作三段式調整;同時椅子後方多了個收納網袋。

2009/05/17

宣傳書上沒教的事-餵母乳之二三事(中篇)

突然覺得寫這篇文章,挺像抱怨文的
不過,抱怨就抱怨吧,反正餵母奶真的很辛苦...


接下來寫的是過了一個月,仍可能會持續的困擾:

4.奶水不足

我覺得餵母奶對我在心裡壓力上最大的部份,就是奶量夠不夠的問題。批踢踢的媽媽寶寶版上有關於「每天擠出多少奶量」的討論,總是造成我心裡很大的壓力。

因為多數發表意見的媽媽,通常都是「資優生」:
例如:「我每天大概有2000cc奶量」
或者「我的冷凍庫有著兩萬cc的奶量存貨」
或者「我家裡、公司的冰箱冷凍庫都被我塞滿,我需要再另外買一個專業冷凍櫃(就是那種雜貨店用來存放冰淇淋的那種冰櫃)來冰」等等

更別論前一陣子還有新聞報導:「有個媽媽每天能擠出三公升左右,一人可以提供三四個小朋友吃」這種「超級奶媽」的猛事。總會讓人有一種覺得「奶水夠是一個很簡單達到的事」。使得長輩們很容易說「你有沒有看到那個新聞啊?那你一天有多少??」。這些討論讓我看著冷凍庫裡頂多2000cc的存貨,心裡總是有一種莫大的壓力。好像我比不上人家一樣。

因為謝小米的食量不算小,在她六週的時候,大概一次就可以吃到150cc(以瓶餵計算),甚至到三個月時,她的食量已經可以達到一次200cc,乘上一天餵5-6次,我大約每天1000cc的產量,差不多就被追平了。只有在小米偶爾胃口不佳時,冰箱的冷凍庫才能有「存貨」進帳。

因此只要偶爾我因疲累或者各種不知名的原因造成奶量稍減時,我心中的壓力就會自然升起。而這樣的「社會期待」壓力,讓我有時候忍不住都想放棄母奶。因為好像母奶一不夠小米吃,就是自己能力太差或努力不夠,以致於滿足不了小米的基本需求似的。這時候都會很羨慕配方奶媽媽,因為不用一直背負著「是我造成自己的小孩肚子餓」的壓力。

咪咪每次面對我因為擔心奶量不足的問題時,都覺得很困惑,他說「你幹麼擔心,反正不夠的話,大不了就補配方奶就好了啊!」。這樣的說法,聽起來似乎很合理,但卻又跟母乳宣導資訊所宣導的概念背道而馳。

因為,母乳宣導者會跟你說「奶,不會不夠,只有因為你不夠勤勞」!「你越不追奶,你的身體就會覺得不用增加奶量,那自然只會越來越不夠」

那種感覺就像你在準備一個難度稍微比自己能力難一些的考試,你可以選擇非常非常認真地熬夜準備而考個八十分;但只要你沒認真唸,你可能就只能拿個B-甚至差點fail的成績,然後你心裡就覺得「好吧!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我自己造成的失敗」

這時候旁邊的人還會說出一堆發奶配方,叫你考慮服用(註一)。或者說,你就多擠一點啊,每兩小時擠一次(或者給寶寶親餵一次),奶水就會多啦!

換句話說,就像你考得不好時,你周遭人就叫你要多作參考書,最好作個百八十本,所有考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當「成就」完全歸咎於「努力夠不夠」,有時候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註二)

即使到目前為止,小米除了剛出生的第一個禮拜有混配方奶外,之後都是全母奶,母奶也從來沒有不夠吃過。但我還是每天都在盼望著「一旦謝小米六個月,我就可以餵她副食品,再也不用擔心奶會不夠」。因為我想要早早把這種「我一人要負全責」的壓力卸下來。

不過,這美夢又再次地被現實戳破:經過跟薇薇安大姐討教後,才知道不是六個月一到的那天,小米就可以不用吃奶了!!!

「副食品之所以叫副食品,就是因為他只是『點心』咩!,所以母奶還是主食啊!」薇薇安大姐如是說…

原來我實在好傻好天真阿!!(抱頭滾地中)

這種晴天霹靂的感覺,就像你今天要去挑戰「免費吃臉盆大的海之冰」的活動,吃了兩三小時,終於吃得只剩下最後的水果與一小碗的剉冰,即使你已經吃到全身冷得發抖,肚子也漲得難受,但因為終點總算近在眼前,你也會跟自己說要靠著意志力撐下去,畢竟,都已經走到這麼遠了。不過,這時候,老闆突然出現,跟你指著活動海報說,「別忘了!吃完剉冰還有一杯2000CC的木瓜牛奶喔!」

-____-

很自然地,你就會說「老闆,那我還是付錢好了,這一碗多少?」

所以,就這樣,我反而放下了心裡的那種追奶壓力,決定一切順其自然,不再想擔心奶量夠不夠的問題,也不再去想人家冰箱有兩萬cc我只有兩千cc的存貨問題。反正我就繼續維持著四小時擠一次奶,如果不夠,那頂多就是一餐補配方奶吧!

促使我開始接受「每天剛好夠吃就好,不用一直想要擴充冷凍庫存」的想法,還有另一個的原因:「冷凍奶解凍後,有很重的腥味!!!」

母奶如果放在冷藏,兩三天內拿出來溫奶,味道都還很好,甜甜的有點哈密瓜的清香(沒辦法,人總是會好奇地嘗嘗嘛!),但是冷凍過的奶,再解凍後,很容易會有非常非常重的腥味,有點像魚腥味的感覺,尤其是冷凍越久的奶,腥味越重。第一次拿解凍後的母奶給小米喝時,小米露出一種「噁!」的表情,接著奶就從她嘴角邊緩緩溢出....。我和咪咪趕緊把那瓶母奶湊到鼻子前聞一聞,才發現「哇塞!好難聞喔!要是我也喝不下去,更何況是味覺很敏感的小寶寶!」。當時,還以為是我坐月子時喝了太多魚湯,使得那段時間的奶有魚腥味,以至於我們就把當時那段時間儲存的奶全部銷毀(大概銷毀了1.5公升左右),後來才知道,原來只要冷凍越久,就越容易有腥味產生,比較建議的解決方案是:「快速解凍,馬上餵食」,這樣才能腥味就能少一點。

了解了這點之後,我也不再給自己太大的存奶壓力了!因為,冷凍那麼多,之後她覺得難吃不吃,還不是白搭?

放下壓力後,其實並沒有因此小米就沒得吃了!奶量還是一樣多,謝小米目前也仍然繼續能全母奶的情況,差別只有「媽媽變快樂些」:P

我覺得小寶寶一旦過了六七周後,媽媽只要心情放輕鬆,不用太在乎奶量,定時定量地擠奶(或餵奶),好像就沒太大的問題了!在此奉勸母奶媽媽們,不需要去跟別人比較奶量,畢竟奶夠吃就好了,不夠反正有配方奶!餵奶已經夠辛苦了!不用還要像競賽般地跟別人比較。



=======================================================================

啊!還有兩三點要寫耶!原來我心裡的抱怨這麼多啊!
只好分三集來出了.....

註一:
聽說還有拿「蚯蚓乾」來發奶!!!我想,我應該沒那麼偉大....

註二:
哈!能力與努力,剛好是我碩士論文喔!白話的說:「當你的失敗被歸咎於能力時,你會覺得自己很笨(廢話),不過當你的失敗被責備為不認真時,你會覺得自己是個爛人。」

2009/05/12

小米收口水:做四月日-收涎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以前物質/醫藥環境沒那麼先進,小嬰兒的存活率較低,所以從出生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個「慶祝活動」來祝福這個新生命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爸爸說,在韓國是以百日為一個慶祝活動;在台灣則是除了「三朝」、「滿月」之外,還有個四個月生日的「收涎」(下一個則是滿週歲的「抓週」)。

  在我的神機妙算之下,我的滿月剛好是農曆除夕可以吃年夜飯、我的百日剛好有復活節撿蛋活動;不過「做四月日」好像並沒有什麼相關的節日。雖然如此,我還是早早就聽到爸爸媽媽在窸窸窣窣地討論要怎麼幫我辦這個四個月大的生日。

  爸爸媽媽嘴上是這樣說的:「辦這個儀式的意義重大,一方面希望我可以收掉我整天掛在外面的口水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好好謝謝從我出生以來,就不斷給予祝福與幫忙的眾家叔叔伯伯姑姑阿姨們。」不過,從他們不斷地在網路上翻找像蕃茄姊姊或是其他人脖子上掛著一串怪東西的照片,然後偷偷打量我的眼神看來,我想是他們自己想玩的成份居多吧…囧

  聽說「收涎」是一個很正式的活動,不僅要準備牲禮、紅龜粿、酥餅等供奉神佛祖先,娘家也得和彌月時一樣送頭尾。然後用12個或24個酥餅穿上紅線,掛在寶寶胸前,由媽咪抱著,並請長輩或親友取酥餅,在嬰兒嘴唇做楷抹狀,再念吉祥話,希望借眾人之力,共同祈求寶寶不再流口水,健康快樂長大。(資料來源)不過根據爸爸的理論,我們是旅居在外,所以一切從簡即可,只要請叔伯姑姨們到場,吃點披薩炸雞同樂,然後給我祝福就好…(我想,藉此機會吃炸雞才是爸爸的目的吧?)

  所以在風和日麗的週日中午,爸媽就幫我辦這個「四個月生日兼收涎趴」,邀請了幾位很關心我、又剛好能夠到場的長輩們一同進餐。

(這張是 Maddy 姑姑那天在中央公園拍的)

  聽說收涎一定要在日落前舉辦,所以爸媽七早八早的就開始幫我打扮,然後扛著大包小包的準備出門。不過說實在的,我當下還不知道爸媽幹嘛帶我出門,一切都是爸爸後來說明給我聽的


  經過一陣忙亂之後,總算大夥兒都到達了 Whitter Café 開始用餐。(我就說爸爸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吃炸雞可樂吧!滿桌好吃的食物,結果我只能跟媽媽躲在角落喝奶…Orz)


  其實收涎是要串 12 個中間有洞的桃酥餅或是光餅,不過爸爸懶得去中國城找,就在家附近的 Dunkin’ Donuts 買了一打甜甜圈回來。


  原本我還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直到那串龐然巨物掛到我脖子上時,我才了解為何當初爸媽總是看完網路上的照片之後,就用奇怪的眼神打量我的用意了…這一切根本就是早就預謀好的嘛!Orz


  接下來就由眾位在學業事業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長輩們來給予我祝福囉!原本按習俗是要念個順口溜,像是「收涎收完全,乎你平安健康將來中狀元。」之類的。不過爸爸說要想順口溜似乎太為難大家了,所以就讓大家自由發揮囉!


  雖然很感激各位叔伯姑姨們不遠千里而來,但是說實在的,一向不太喜歡出門的我,看到你們大家一字展開排在我面前、然後又一個個上來對我動手動腳的,我還是很緊張啦……所以後來就受不了大哭了,真是不好意思…

(哭到連爸爸都認不出來了)

  經過一番折騰,搞得我滿臉灰丫丫,終於完成了這個收涎儀式。


  收完涎,我也得要靠爸爸餵我,順便收驚一下…:p


  真的很不好意思在收涎儀式上大哭,也在這邊鄭重謝謝 spy 伯伯、shunz伯伯、小凌阿姨、大辰伯伯 & 貞妙阿姨、Maddy 姑姑、Roger 伯伯 & Vivian 阿姨 & Kalsi 姊姊、Alex 伯伯 & Claire 阿姨、圓圓阿姨、Alice 阿姨、奕君阿姨、張媛阿姨 & 道銓叔叔,還有因病未能到場的由由阿姨與小麥妹妹,小米這廂有禮了,有了你們的祝福,我一定會快快收起口水,毫無遲延地長大的!

(爸爸碎碎念:可是怎麼辦完收口水,你的口水卻越來越多啊?)


【同場加映】
1. 收涎相片全輯
2. 收涎祝福實況錄影

2009/05/04

宣傳書上沒教的事-餵母乳之二三事(上篇)

餵母乳,方知為母難!


餵母乳,似乎成了現在的潮流。尤其是經過三鹿毒奶事件後,配方奶迅速從「我家再怎麼窮,也都會餵小孩S26」的地位,變成「衛生署!某某牌的奶粉有沒有毒?」的過街老鼠。

而我在懷小米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憑著一股「憨」勁來決定「以後要餵母奶」!原因倒也不是毒奶粉,只是因為覺得「母奶似乎是小米最好的食物」,而看著小如的小蕃茄和珺珺的小蘋果吃母奶吃得美麗又聰明,當然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認同感。

「餵母乳是天性,小孩又有吸吮反射,把乳房塞過去,連沖奶粉都不用,他就會自然吃得飽飽的。然後我只要溫柔地看著小米,輕輕摸著他的頭髮,然後小米開心、滿足、安靜地吃著這天然的食物,旁邊響起我的家庭真可愛的音樂...好一幅美麗和諧的景象啊!!」

這樣的幻想,直到生產前拜訪了羅傑大哥與薇薇安大姊,聽到薇薇安餵小凱西的母乳血淚史,我和咪咪才真正第一次警覺到「ㄟ...餵母乳好像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耶!」。

在經過薇薇安的經驗傳授後,我們開始正視餵母乳的困難,因此決定把唯一一筆上「媽媽教室」的課程預算,從「拉梅茲呼吸法」轉成「母乳工作坊」(註一)。原因除了領悟到餵母乳的可能困難度外,仔細想想「餵母奶會需要至少餵數個月」vs「生小孩頂多生一天」,好像把心力投資在母奶上比投資在拉梅茲呼吸法上有意義咧!(更何況當初我早已打定主意要無痛分娩)。

上工作坊時,講師說了一個很好的觀念:「其實很少餵母乳的人覺得超級無敵快樂,大部分的人之所以這麼選擇,都是因為這是一件「對」的事。所以,如果你覺得餵母乳很辛苦,不要怪罪自己,認為自己缺少母愛」。同時,他也說了另一個想法:「不管生產之後的泌乳、哺乳過程如何,就跟自己說,盡一切方法嘗試兩到三個禮拜,過了這兩三個禮拜,你再決定你想要餵多久的母乳。因為前兩三個禮拜,大概就會把自己可能會遇到的哺乳問題經歷過,對於自己適不適合餵母乳,有能力餵多久,也比較能做一個合理的決定」。

我很喜歡這樣的觀念,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不必一定要給自己超大的壓力,覺得只有「全母乳親餵到六個月,一歲多以後才斷奶」才是好媽媽。相反的,遇到問題儘量解決,能做到多少是多少,才能成為健康快樂的媽媽啊!

等到謝小米出生後,我真正體會到為什麼他會說「撐過前兩三個禮拜」!因為,前兩三個禮拜,真的是非常辛苦啊!!!!!這些辛苦,怎麼母乳宣傳書都不寫呢!?是不是怕寫了之後,大家都不餵了啊??但我反倒覺得應該要記錄一下,因為即使是上過工作坊、聽過薇薇安的經驗傳授,當我遇到以下說提到的辛苦時,我還是忍不住會以為是自己太遜的關係。如果母乳宣傳書上,能多提到這些辛苦處是很正常的,多安慰媽媽,我相信很多媽媽會覺得好過很多!

首先的三樣辛苦,是第一個月(甚至前兩個禮拜)內通常就可以獲得抒解的。

1.嬰兒與乳頭的奮戰。

首先,是嬰兒吸力的問題。雖然嬰兒的吸吮是本能,但是,並不表示他就懂得怎麼正確地將奶吸出來!尤其是剛出生的情況下,她通常有點搞不太清楚狀況,力道也不太會拿捏,再加上乳腺在剛開始時還沒有很通,所以通常得陷入母女都在辛苦奮戰的局面。像小米剛開始的前兩天,即使用力地吃,吃得連提供食物的管道(咦?)弄破了,但似乎還是吸不飽的樣子。害得我得在每次餵他之後,趕緊塗上一層羊脂膏(lanolin)(註二)保護,以避免下次出來的液體不是奶而是血(嗚嗚)。

不過,這個奮戰是短暫的,通常過了前兩個禮拜,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只要記得把lanolin準備好就行了。不用太擔心。

另外,每個媽媽的乳頭狀態不同,嬰兒剛開始很容易嫌東嫌西,尤其是容易嫌口感不好!(好吧,從以前躺著就有人送飯吃,到現在得自己花力氣用力吸,有點要求也不算過份?)從課程與一些不同媽媽的經驗分享發現,對嬰兒而言,似乎是「大才是好,塞得嘴裡滿滿的,吸起來才有勁!」(誤)。

所以如果你的乳頭跟你的小baby剛開始不太合得來,有時候會得多花一些時間奮戰,有時候,可以試試換姿勢(例如從搖籃式換成橄欖球式(foot ball position)-->等你真的要哺乳時,你自然會從護士那裡知道不同的姿勢)。或者可出動擠奶器!有時候讓乳腺通一點,小寶寶吸起來比較省力時,也會稍微改善一點。


2.子宮收縮。
其實子宮收縮是被列為「餵母奶的好處」之一,因為在生產後,子宮內還是有許多未剝落乾淨的內膜(俗稱「惡露」),如果能夠排得乾淨,對於子宮日後的復原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才會有「生化湯」這帖藥)。餵母奶會刺激催產素的分泌,所以正是促進子宮收縮的好方法。

因此,在第一個禮拜時,我每次餵都要經歷一次類似經痛的感覺。有經痛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意思,至於沒經痛經驗的人,恩..大概有點像是肚子絞痛吧。所以,我在第一個禮拜,常常餵奶餵得唉唉叫,就是因為子宮絞痛的關係。

但話說回來,這子宮收縮其實還是好事,就咬著牙撐過前兩個禮拜左右吧!

3.乳頭混淆(nipple confusion)。
所謂的乳頭混淆,就是寶寶出生後太早給她吸奶瓶的奶嘴,便容易使得寶寶棄「真實版」於不顧,而偏好「食物自動流出來」的奶瓶奶嘴。一般會建議,至少等到寶寶兩週之後再給她練習吸奶瓶。另外,愛上真實版(暖呼呼軟軟真奶嘴)的寶寶,為了媽媽偶而可以休息(不用餐餐親餵),讓寶寶不會「只想直接吸」。也會建議大概最晚一個多月時,一天至少讓寶寶瓶餵一次,讓媽媽偶而可以請家人代勞,有長一點的休息時間。

為了擔心謝小米會有這個問題,所以母乳顧問就教我們在母奶還不足、得補充配方奶的情況下(通常是小孩出生一星期內),可以使用「杯餵」(cup feeding)的方式(註二)。這點很重要喔!雖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會有乳頭混淆的問題,但是一旦小寶寶在兩個月前不喜歡親餵,媽媽的奶量會容易比較不足。畢竟,小寶寶的吸力與技巧遠勝於市面上的擠奶器啊:P

所以會奉勸所有想全母乳的媽媽們,在小孩一出生的時候,除了要請醫院的母乳專家教你怎麼餵奶外,也要請醫院教你如果避免乳頭混淆的狀況喔!畢竟不是每個媽媽一生完小孩,奶水就會源源不決地湧出來的,像我是到了第三、四天才勉強覺得好像有幾「滴」奶出現。在這之前,謝小米主要都得靠配方奶餵飽,所以得小心避免乳頭混淆的狀況發生。

我們之前拍了一個小短片,紀錄謝小米用杯餵的樣子,現在看來,真的覺得「挖塞!當時她真的好小好小喔!」



啊...寫太累了,分兩篇寫好了....

(待續中)


註一:我們上的是醫院開的工作坊,頗貴!兩小時的課程要七十幾元美金!所以我們決定只選一種課程就好了。

註二:羊脂膏是可以讓嬰兒吃到的,所以媽媽不用擔心。一餵完奶,就趕緊塗上去,過一陣子皮膚就會吸收了。

註三:除了杯餵之外,還有滴管餵食(tube feeding)。我有朋友是使用後者。不過謝小米似乎比較喜歡前者,所以我們就用杯餵的方法囉。

2009/04/23

小米超人專訪(四個月大的小米)

  謝小米終於快要四個月大了,漸漸地可以透過一些行為表現發表她的想法。以下即為記者咪咪在曼哈頓為您做的小米超人專訪報導:


請問你為何有個「小米超人」的綽號?
小米:因為爸爸說我平常沒事就愛伸懶腰,尤其剛起床時,就像要從小床裡飛出來吃早餐的超人一樣;像極了大悶鍋裡的白米超人:「爸媽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就會立刻出現!任何的問題,交給我就對啦!」,所以他老愛叫我小米超人。

我知道這是女生的秘密,但是可以請問你現在的身高體重嗎?
小米:討厭!明知道不能問還問!不過反正我是在正常範圍裡,沒什麼不能說的。我現在身高 63 cm,體重 7.2 kg),媽媽說我算是寶寶裡比平均值再高一點點,好吧,醫生伯伯說大約是 75%。

那可以請問你如何維持自己的身材嗎?
小米:當然好啊!我現在還是全母奶,不過是以瓶餵為主。每天大約喝 30-32oz (950ml),一餐大約喝 6-7oz (175-200ml) 左右,大概四個小時吃一餐。媽媽說有些小朋友差不多我這麼大時,就開始吃副食品了,所以還在考慮何時讓我開始試試看副食品。

副食品?那不是要長牙才能吃?
小米:沒有啊,沒長牙也可以吃。而且我現在也還沒長牙啊!好像每個小朋友長牙的時間不太一定,說不準的。

那請問你現在最喜歡的人?
小米:除了爸媽、阿公阿嬤、外公外婆外,我最喜歡的,就是我的好朋友-大拇哥了!我每天晚上都要他陪我一起睡覺才睡得著。另外,像是穿草裙的小猴子阿珂、北極熊小波也都是我的好玩伴。

請問你現在最喜歡的活動?
小米:我現在主要的娛樂活動就是趴趴樂,有時候坐在爸媽的腿上看繪本、或者是玩playmet、騎馬、唱歌等遊戲。最近我還迷上了講話,不過爸媽老是說我講的是外星話,他們聽不懂...哼!我可是好不容易把今天整天的行程心得等整理出來講給他們聽哩!

那你有沒有什麼特技?
小米:除了趴趴樂跟講外星語外,我最近又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就是抓起胸前的紙巾、紗布巾來擦嘴...好吧!我承認有時候不小心就整個塞到嘴巴裡就是了...(羞)

那有沒有最不喜歡的活動?
小米:有啊!就是每次我感冒流鼻涕,大人老是愛拿個藍藍的吸球或是食鹽水噴罐往我鼻子塞,每次都要我嚎啕大哭才肯停止,超討厭的!另外就是趁我不注意時把正在跟我講話的大拇哥拔走,我也會很不開心;大人們難道不知道打斷別人的談話是很不禮貌的嗎?

爸媽有常帶你出去玩嗎?
小米:媽咪每個星期大約會帶我出去一兩次,買買東西、玩玩盪鞦韆什麼的。週末爸媽有時候也會帶我去跟一些叔叔伯伯阿姨聚餐。不過說實在的,外頭挺吵的、又有一堆我不太認識的人,所以我不太喜歡去外面,待在家裡我比較容易開心;爸爸就說我是典型的「在家一條龍、出外一條蟲」 :p

請問還有沒有其他的管道讓我們更了解你呢?
小米:有啊!除了我的網誌以外,我也有個人的專屬相簿以及 Youtube 頻道,歡迎大家批評指教喔!

謝謝小米!
小米:謝謝您的訪問!

以上就是記者咪咪在曼哈頓上城區為你做的採訪報導。

2009/04/20

成長曲線 flash widget

  在美國,每個小朋友剛出生的時候都會領到一張「yellow card」(雖然女生領到的是粉紅色的)記錄 baby 成長的相關醫療資訊,卡片的背面就有一張以美國為常模的身高體重成長曲線對照表。且不論常模對謝小米來說是否適切,單色且模糊的印刷常常要讓我對個半天,才曉得謝小米現在的發育是否在正常範圍裡。性急的小芸子老早在網路上就發現了一個健兒科技提供的 WHO 常模比較,簡單輸入後就可以得到身高、體重、頭圍、BMI等百分位數;麻煩的是如果要長期紀錄,就得要去他們的合約診所申請 ID,所以對我們來說只能是一次性使用。最近在網路上閒晃時,發現了一個給新手爸媽的好物,就是小 baby 的成長曲線圖 flash widget(參見右欄「小米的成長曲線」)。

  這個 widget 是由 Ringsbell.net 所提供的,是一個日本網站(所以都是日文啦!),使用的常模來自「平成12年乳幼児身体発育調査報告書」,這個調查是每 10 年一次,而平成 12 年是西元 2000 年,算是最新的資料,拿給同為亞洲人的謝小米用,我想應該也不至於差太多。所以接下來就是簡單的註冊、登入與紀錄謝小米的相關資料了!

  註冊很簡單,只要在首頁向下捲,找到「新規登錄」的按鈕處,上面一欄ニックネーム (Nickname)是使用者名稱,下面一欄パスワード(password)則是密碼。打好之後按「新規登錄」就算註冊完畢。

  登入也很簡單,只要在首頁上方打入「登録番号」(user ID,註冊後系統會給你)與パスワード(password)就可以了。

  登入後,頁面上方依序有 トップ (Top 首頁)、 グラフ (Graph 成長曲線)、ブログに貼る(貼到 blog)、 データ入力(輸入資料)、設定(setting)、お問合せ(Question) 六個分頁。基本上要先到「設定頁」中,輸入相關的 blog 資料:
     ブログ名(blog 名稱)
     ブログのURL(blog 網址,前面要有 http://);

  再來就可以到「ブログに貼る」頁去取得相關的 script code:
     (1) 設定「横幅」(Widget 寬度),高度按旁邊的按鈕即可自動修正;
     (2-1) グラフ右上の拡大ボタン (圖片右上有放大鏡功能):勾選表示取消此功能
     (2-2) 背景 :第一項選顏色;第二項表示把背景改為透明
     (2-3) タイトル(Title):標題字的顏色
  最後按下方的「保存」按鈕即可儲存。

  最後則是資料維護啦!只要到「データ入力」那一頁,跳轉到想輸入的月份輸入資料即可。輸入時不一定需要同時輸入身高體重,沒資料就保留空白也沒關係,只是要記得填完一個月要記得儲存再跳到下個月,不然剛剛打的資料就會全部消失喔!(像沒看說明的我一樣...Orz)

  以上就是簡單的使用教學,希望全天下的小 baby 都可以開心地健康長大。

2009/03/14

小米的「英文」名字

話說,Naomi這個名字到底怎麼來的呢?
這的確比「小米」的來源複雜了一點點...
畢竟這不是小名,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是要稍微地認真設想一下


在還沒幫小米取英文名字時,我們最剛開始是在「要幫他取中英文都行的名字」和「純英文名字」這兩者之間取捨。取個英文很好發音的中文名,一直是很吸引人的想法。因為這樣她不會在小時候,得花一段時間瞭解原來「阿美」與「Emma艾瑪」都是在叫她(當然,她中文名字不是叫「阿美」啦,這只是舉例而已)。而且我們也都很羨慕那些中文名字剛好很好用英文發音的朋友們,感覺上沒有任何名字認同的問題。不像我的中文名字之英文發音,在外國人口中,初次念出來總是叫成「灰用」(謎之聲:是菲傭的台語口音嗎?)。

但是,在實際想執行時,才發現這困難度實在太高,因為英文與中文在類似發音的部份實在太少。一方面造成中文名字取名的巨大侷限,另一方面除非是取英翻中的名字(例如「安娜」、「瑪莉」之類的),不然英文名字的部份也難在外國人口中有「熟悉感」。由於這樣兩面不討好的狀況,我們就決定了「中文歸中文、英文歸英文」的原則。

這一來,事情變得稍微單純一點...我們只需要專心選擇一個「正常」的英文名字就行了。

不過身為「外國人」,實在不知道「英文名字的命名規則」。因為取英文名字跟取中文名字的文化習慣不同,例如,外國人不會去算筆劃,也不會有什麼生肖考慮。那到底英文名在命名時有什麼「重要考量」咧?

翻起腦海中所看過的影集裡,印象深刻的是一集欲望城市裡面,莎曼莎知道她的小男友本名原來叫做「Jerry Jerrod」(姓與名類似的發音),馬上說「難怪你會有酗酒的問題」。因為,美國人不喜歡「姓」與「名」發音太類似,在他們聽起來感覺很搞笑。所以如果你叫「John Johnson」,在他們的耳裡,大概跟中文叫「楊偉」差不多。很容易有一種「老實說,你爸媽是不是不喜歡你」的想法...

接著,又想到最近幾個明星們所生的名小孩,他們的命名也造成的廣大的討論。例如湯姆克魯斯的小孩「蘇莉」(Suri)、布萊德比特與安潔莉娜裘莉的「喜羅」(Shiloh)、還有妮可基曼的「珊蒂蘿絲」(Sunday Rose)。因為他們取了這種「特殊的名字」,讓廣大的無聊人們給予很多的討論。從這些討論裡面,不難感覺到美國人還是比較傾向喜歡接受「一般」的名字。太「特別」的名字,大概只有像明星們才有「標新立異」、「引領風潮」的權利來選擇。

所以,我們自以為比起中文複雜的命名規則,美國人命名似乎不會太複雜:
1.發音是最重要的事
  a)發音念起來要順耳舒服(這很主觀)
  b)姓與名的發音儘量不要太相似,像謝小米,可能就不適合叫做cherry,因為這發音跟她的姓就太像

2.如果你只是一般人,那儘量不要標新立異。戴安娜、莎蔓莎雖然對我們來講,菜市場了一點,但在美國人耳中,卻都是好名字。寧願菜市場也不要怪名字,這似乎是美國人跟我們比較不一樣的文化。


因此,當我們決定要中英文分開取時,我們就拿起我們所能找到的「最薄」的英文名字的書籍,把上面所有的女寶寶英文名從A開頭的英文名唸到Z開頭結束(所以才要找最薄的,最好不要超過200個名字。不然找最厚的或者從網路上找,包準你還沒念完C開頭就放棄了)。從裡面把聽起來順耳舒服,又跟「謝」的音合起來順暢的勾選出來。就這樣找了十幾個「候選人名」。

在這過程中,我們剛好又因為收看了「慾望師奶」的一集,裡面的女主角之一蘇珊,在幫她兒子命名時,因為她老公麥克想把他小孩命名為Maynard,而造成了一些困擾。看到這個,讓我們產生了很大的困惑。

「為什麼Maynard這個名字,他們不喜歡呢?」(Maynard的意義很好啊,是「勇氣」的意思)

從劇中的討論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容易被取笑、取諧音的名字。但我想這個問題對我們這些外國人來說,實在太難了...。為了避免取了一個容易被「主觀不喜歡」的名字,我們決定就從這十幾個名字去做兩階段「田野調查」。

首先,我跟昌期分別找了兩位「英語文學類」的美國老師朋友給我們些建議,問他們這十幾個名字裡,他們最喜歡那些名字,與比較不喜歡哪些名字。先從這兩位五十歲以上、受過「專業訓練」的有教養的「老先生們」(幸好他們看不懂中文:P)口中,找到一些稍微適切的名字。

譬如說,他們就另外提出了幾點建議

1.儘量不要取屬於別的文化中太typical的名字。例如Tanya是典型的俄羅斯名字,取這個名字容易讓人們會預期看到一個金髮碧眼的小女孩,結果居然是一個亞洲女孩,可能會導致他們難以把人和名字連在一起。

2.選了一些音韻和「謝」搭的名字(這要他們念起來比較準)

就這樣,刪刪減減終於只留下了四個名字:Chloe, Allison, Lilian 和Naomi。

接著,就進行第二階段的「田野調查」:找年輕美國女生來評分。

為什麼呢?因為年輕美國女生才比較稍微能代表謝小米的世代的文化~就像現階段的國中、國小學生,很多都有「涵」、「昀」、「喬」等字一樣,他們代表了一個世代對一些特別名字的喜愛與正向觀感。而且畢竟女生還是比較社會性一點,取一個同儕喜歡一點的名字,似乎對她比較好。

結果,大家猜得到年輕美國女生最喜愛這四個名字的哪一個嗎??

答案是「Lilian」!榮獲第一名!

而Allison與Naomi在積分上則並列第二。

我和咪咪就輕鬆地從這三個名字中,選了更為喜愛的兩個:Lilian和Naomi。在無法抉擇的情況下,我們決定等謝小米出生的那時候,再二擇一。

如果,謝小米生出來,小小的、長得很秀氣,我們就叫她Lilian;如果謝小米生出來,是很大方樣、哭聲宏亮,有直爽帥氣的感覺,我們就叫她Naomi。

就這樣,在出生的那天,3500公克,頭髮濃密,眼睛炯炯有神(當然,眼睛部分是第二、三天後才看得出來)的謝小米,就被命名為Naomi囉!

Naomi的字源有兩個:
  1.希伯來文:美麗有禮
  2.日文:漢字應該可以寫成「直美」(Nao:誠實、正直、坦率;Mi:美麗)(其他漢字也可作「直見」、「奈緒美」等)

這,也是我們對小米的期待囉!希望大家也喜歡這個名字 ^_______^

2009/03/08

生產記錄(12/26)

好像生產似乎都要寫一下生產記錄...

畢竟這是人生中「少數」的重要片段,所以趁現在記憶還沒消退前,趕緊把它寫下來吧!不過,我寫得似乎囉唆又落落長,有點像阿婆裹腳布。但看在這篇花費我十週的時間才寫出來(其實是中間根本沒力氣寫),大家就不要計較了吧..


話說,就在預產期默默地過了之後,周遭的人開始「草木皆兵」,像 Spy 兄只要看到我們打的未接來電,他就會誤以為是我們飛奔去醫院待產前的電話通知。也由於23號、24號、25號和26號都各有支持者,所以每天都與不同人有以下的對話:「生了沒?」「啊~還沒喔!那我猜錯了!」。最扯的還是 支持23號生產的Spy 兄,居然在23號晚上十一點還不死心地打電話來關切「有沒有要去醫院了?」,完全忽略進醫院到生出來,至少需要數小時的事實。不像下注於耶誕夜的J小弟還有點概念,會在24早上就問說「有沒有要進醫院了?」

但是,誰知道各路眼巴巴希望小米趕快出來的人馬,都無法「感動」小米。即使在22號看薩醫師時,發現子宮收縮的頻率已達一個不錯的水準,小米怎麼樣就是不動如山地倒立在我的肚子裡,彷彿是擔心出來之後會吃不好睡不暖似的,堅持要賴在我肚子裡到最後一分鐘。因此,我和咪咪漸漸地有了心裡準備:「小米應該得等到25號晚上催生,才會願意出來報到」。

果然,即使在幾次的「假警報」之下,我們還是等到了醫生指定的催生時間-耶誕節晚上,提著大包小包(註一)前往醫院報到。到了醫院後,因為我也還沒陣痛,雖然心情上有點緊張,但是仍可以慢條斯理地填我的資料(不過,可能緊張加上懷孕健忘,社會安全碼居然給她忘記了 :p,還勞動在家裡待命的小米爺爺幫我找 Orz),填完之後就去產房報到了。

進了產房(註二),看似大媽的護士先花了一些時間觀察了子宮收縮的程度,發現我的子宮收縮已達一定的標準,所以醫生決定不要使用塞劑而單單使用點滴注射催產素(Oxytocin)。手忙腳亂個半小時,等護士終於吊好點滴離開後,我和咪咪才稍稍平靜下來,一邊聊天一邊盯著子宮收縮與胎心音記錄器。大概過了一小時左右,我漸漸感覺到陣痛了....,子宮的收縮也越來越強烈,從指數看來,可以收縮強度可以從 0-12之間。(註三)

在陣痛開始漸漸明顯時,我才瞭解到一個事實:陣痛並不是 「很痛-->不痛-->很痛」這樣的循環,可能是由於催產素的關係,所以我的陣痛是「天殺的無敵痛-->很痛--->普通痛--->天殺的無敵痛」的循環,幾乎沒有「不痛」這樣的時期...。在我開始陣痛時,咪咪就在旁邊提醒我,拉梅茲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呼吸法,提醒我這時候該怎麼呼吸。不過,我必須說,這樣的呼吸法只有在疼痛指數低於5的時候有效(疼痛指數:0到10,0代表不痛),只要在「天殺的無敵痛」的情況下,我只能處於全身無力與臉色發白、眼神癡呆的狀況下因應,連「抽空呼吸」都覺得會分散自己抵擋疼痛的力氣(其實,這也是為什麼發明拉梅茲呼吸法啦!就是要提醒你記得呼吸,還有轉移你的注意力)。因此,咪咪的溫柔提醒,對我來說,真正有幫助的並不是提醒內容的本身,而是他的聲音與陪伴,讓我心裡有所依靠。

總之,就這樣無力地面對陣痛一波又一波的來襲時,我的主觀疼痛指數終於說出「8」(其實感受上已經快到10了,可是心裡又想現在也才進產房不到兩小時,我就報上10的話,以後更痛要怎麼辦咧?),聽到「八」後,大媽護士嘴角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就出去了...

原來,她是要去通知麻醉科醫師來解救我!過了大約半小時左右,麻醉科醫師翩翩降臨,雖然現在的我只依稀記得他是個瘦瘦的白人醫師,但當時的我,還真覺得他背後有聖潔的光芒(謎之聲:我想是你痛到產生幻覺吧?)。因為麻醉科醫師的技巧高明(原來耶誕節值班的麻醉科醫師,不一定就是個沒經驗的菜鳥喔!),打針的時候,我只感覺到微微、短暫的酸痛感,不到幾分鐘的時間,醫師就把打藥的設備都接好了,也開始以點滴式的方式慢慢注射。

就在這個魔術般的瞬間,我的疼痛指數由「8」驟降到「0~1」之間!世界又再度地美好了起來!!

在此誠摯地跟大家說「無痛分娩,真的是醫學偉大的進步!是麻醉科醫師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我不敢說無痛分娩絕對沒有風險,但是如果你是在大醫院,有良好訓練與經驗的麻醉科醫師(像在歐美生產,90%的產婦都有打無痛分娩),無痛分娩真的會讓你的整個產程從地獄變成天堂喔!(註四)

無痛分娩奏效後,主要的感覺是下半身會變得有點麻木,就好像你同一姿勢維持太久後,腳容易麻麻的那種感覺,在控制下半身的移動上,也會比較遲緩。感覺上好像是運動神經和痛覺神經被壓抑住,在收縮指數強烈的時候,頂多只會感覺到微微的腰酸。不過即使下半身的移動變得遲緩不便(例如,想要從側躺變成平躺,動作上更為困難),但腹部卻仍然可以用力喔。總之,從那之後,我有了精神可以說話,還能放鬆地闔上眼休息,咪咪也不再需要眼睜睜地看著他老婆蒼白的表情窮緊張,而能躺在旁邊的沙發床上小憩一陣子。產房頓時間由原來的淒風慘雨變成溫馨和樂的空間。

就這樣悠悠哉哉(?)地開始度過第一產程(註五),薩醫師與護士們每隔大約半小時會進來確認一次子宮頸開的程度、子宮收縮頻率、小米心跳速度等。中間為了讓小米的心跳速不會太低,還幫我戴上了氧氣罩(註六)。過了約三、四小時候,薩醫生判斷可以將羊水戳破後,產程似乎就進入了快速加速的階段....

就在時間漸漸進入清晨,薩醫師再次進來檢查時,一看馬上說「啊!要生了!」,立即召喚護士們馬上待命,結果,原本準備再十五分鐘就要下班的大媽護士,就這樣臭著臉進來,一副「挖咧!我都要下班了,你有沒有良心阿!」。薩醫師邊就定位,邊跟大媽護士說「我跟你保證,很快啦!」。結果,大媽護士臭著臉湊過來看了我的「跨下」一眼後,馬上驚呼了一下「哇!」。

無法看到自己跨下的我,只好透過咪咪轉述,才瞭解當時的狀況:「看到頭髮都露出來了」。

大媽護士連忙教我怎麼推,我邊學邊推,沒想到才推了三次,不到三、五分鐘的時間,就聽到謝小米「哇!哇!哇!」的哭聲了!接下來沒多久,胎盤也出來了。整個過程,真的不到十分鐘!!大媽護士在事後果然可以準時下班,還再次跟我握手,彷彿是謝謝我的合作(?)似地開心回家去了。

薩醫師事後跟我說「幸好你這是第一胎,如果是第二胎以上,在我還沒來檢查時,小孩就已經自己掉出來了!」還說,「你實在生得太順利了!下次如果再生,記得再找我合作喔!」^_^b

ㄟ....有這麼誇張嗎?

小米出生的下一刻,護士把她放到我的胸口,我沒法看清楚她的臉,只能看到她濃密、濕答答還帶著血污的頭髮,真的有一種非常非常不真實卻又很清晰的震撼:「這就是我和咪咪的小孩!那個待在我肚子裡滾來滾去踢來踢去的小東西?」我望向咪咪,看著他原本應該拿起相機猛拍的他,卻呈現一種呆滯狀。我在想,是不是他也跟我一樣,有一種「這小東西原來長這樣!?」的不真實感。

我看著他的呆滯,心裡不禁急了起來。「你這個笨蛋!還不趕快拍謝小米出生的第一時間!你花錢買鏡頭是在買假的嗎?」心裡忍不住這樣大喊,但卻顧及顏面(奇怪,醫生和護士又聽不懂中文,我是在害羞什麼?),只能很溫柔又客氣的說「咪咪~你不拍照嗎?」這時候,咪咪才回過神來,趕緊拿出他的相機,朝著謝小米猛拍。

我繼續待在產台上,醫師與護士忙著幫我「處理善後」,我則望著放著幾步外放著小米的保溫台,暖暖、黃色的保溫台燈光,照在小米身上,真的很像是在做夢一樣....

3500公克的小米,就這樣在耶誕節過後的一天誕生了!

小米的中文名字,不太好在網路上公布,但英文名字叫做「Naomi」 ^___^

註一:雖然在產前已經跟小如、蕃茄媽等人確認過生產包的內容,他們也很努力地叫我不要帶太多,但是我自己還是忍不住帶了過多的東西。在這裡再次呼籲各位準備在美國生產的媽媽,生產包我個人認為只需要以下的東西就夠了:

1.保險卡
2.襪子兩三雙與拖鞋:走動比較方便,並可維持腳部保暖
3.棉質長袖小外套:醫院的長袍略顯單薄,因為常流汗所以會覺得有點冷
4.保溫瓶:可以裝醫院的熱開水,晚上放在床頭,減少自己走動的時間)
5.零食:餵母奶的話,有時會很容易餓,可以考慮放點零食在身邊,避免早中午餐還沒來時,就肚子餓了(不過醫院也有一點零食啦,如果你不挑,其實這個也不用帶)
6.出院時的衣物一套:其實穿跟入院時一樣的衣服也行,只需帶一套換洗內衣褲就行了
7.可微波的碗或大湯杯:醫院提供的早餐,牛奶一定是冷的,有微波碗可以微波加熱吃會比較好。小米的奶奶有另外給我準備月子茶,所以我的微波碗也可用來加熱這些自備的飲品。
8.文具與記事本:需要填寫一些表格,還需用記事本記錄自己餵食與換尿布的時間、大便顏色等,要讓護士做統一的紀錄。
9.梳子、牙刷牙膏
10.手機
11.攝影設備(DV、DC之類的)
12.電腦:給咪咪打發時間用
13.拉梅茲呼吸法小抄:是叫咪咪認真在旁提醒我,不過只有在打無痛前發揮了大概10%的用處。
14.寶寶出院需要的東西(例如保暖的毯子、car seat 等,但不用特別帶外出服,因為醫院的衣服和包巾最讚)

我帶了但完全派不上用場的東西

1.睡袍:完全都只穿醫院的長袍,穿醫院長袍餵母奶很方便
2.簡單洗臉與臉部保養:完全不在意蓬頭垢面,有空閒的時間,只想躺著多休息
3.內褲兩套:因為有惡露,所以基本上都是穿醫院的紗布褲兼使用醫院的厚衛生棉,所以內褲或免洗褲都不用帶
4.哺乳內衣與泌乳墊片:大部分的人,前三天很少會有「奶水過多且順暢流出」的情況,除非你是這樣幸運的人,不然這可以先不用帶。
5.毛巾:醫院有
6.冷熱敷墊:我沒用上,但我覺得應該可以跟護士要
7.羊脂膏(Lanolin):非常重要,我第一天就被謝小米咬傷(這個日後有機會再記)。不過自己不用帶,跟護士要就好了。


註二:因為我是催生產,所以「可以直接在產房待產」(我不確定,一般的自然產在西奈山醫院是否需要先在病房或待產室待到後期才能進入產房)。

註三:我的生產經驗,不確定是因為我打了催產素的關係,還是大家都是類似的情況。這可能需要其他有經驗的「產婦們」來加以補充澄清囉

註四:美國的無痛分娩,保險幾乎都有給付。前一陣子,我的麻醉科醫師不知為啥弄錯了我的保險資料,所以一開始跟保險公司申請不到錢,轉向跟我們討債,我們才知道以「無保險身份」付款的話,居然要2750美金!!真是搶錢喔!幸好後來把保險資料搞定,才由保險公司承擔了這筆「鉅款」。

註五:產程的介紹,可見此網站
原則上有三個產程:第一產程(等待子宮頸全開階段)、第二產程(將胎兒推出)、第三產程(將胎盤排出)

註六:這是我有印象中第一次戴氧氣罩,以前一直以為吸了氧氣,整個人會清醒地high了起來(謎之聲:那是吸毒吧?)。結果原來吸氧氣實際上跟吸一般空氣一樣,沒有特殊感覺啊....(謎之聲:沒聽過氧氣是無味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