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2

愛講話的小米

在我15-20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有點擔心我的語言發展,因為我不太說外星話(註一),然後外婆動不動就一直質疑我,說我講話太慢。「我朋友的孫子,只有比小米大六個月,就很會講話」(媽媽按:小朋友差六個月明明差很多好嗎?!),「你們一定是太自閉,太少讓小米跟別人互動,所以他講話講得少」(媽媽按:這年頭,宅原來也是罪過!?)。

儘管我當時已經會講不少單字,而且媽媽提出發展心理學家對於語言發展的研究,不斷地說我就算不是語言天才,也並沒有發展遲緩或是慢於平均(註二)。但外婆還是不斷地絮絮叨叨地說「你不懂!」想要打擊媽媽的信心(媽媽按:咦?拿過一個兒童發展碩士還是比不上「我覺得」的街頭巷議)。

所以那半年,爸爸媽媽老是在被別人質疑和自我質疑中度過。直到大約我20個月時開始出現完整句子的表達後,我中文就突然開竅了,開始變成長舌婦般地熱衷指稱物品和表達意見。而我的英文也在22個月時大躍進,大約是萬聖節的時候,我突然地在學校活動上講了大量英文名詞(註三),也讓學校老師吃驚我惦惦吃三碗公的能力。

現在30個月的我,非常喜歡講話。因為我發現,講話有四大優點:

1. 可以驅使爸媽或朋友

早上一起床:「爸爸,你去熱牛奶,媽媽幫我換尿布」。「這牛奶太冷了,我要溫的」。

坐上車:「太熱了,我要開冷氣」

在學校或跟其他小朋友互動時:「xxx,我們來玩球好不好?」「OOO,你吃飯要坐好啊!」(老師說,我在學校很常當小老闆,常建議(指揮?)別的小朋友做東做西)

放學回家:「我要自己走樓梯,爸爸你不要牽我」「媽媽!我要吃飯!」「今天的飯飯裡有香菇、小黃瓜、起士、海苔、Bamboo(竹筍)…」(把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想到的都說一遍,希望媽媽有達成部份願望)

晚上睡前:「媽媽!講小羊和大野狼的故事給我聽」
(拿出兩本故事書)「爸爸唸”小不點交朋友”,媽媽唸”Llama Llama Misses Mama”.

2. 可以說故事和唱歌給自己聽

我現在可以唱很多首完整的歌,儘管有些意思我不太明白,我還是可以硬記然後用自己記得的發音去唱。例如,我很愛唱「小甜甜」,但當爸爸解釋「孤兒院」指的是裡面的小朋友都沒有爸爸媽媽後,我明顯感受到驚嚇,不過我後來知道「大家都愛小甜甜」後,就稍微釋懷一點了。

我目前的歌單(可唱完95%-100%整首):
月亮代表我的心、小甜甜、綠野仙蹤、火車快飛、醜小鴨、螢火蟲、蝴蝶蝴蝶真美麗、造飛機、小星星、ABC等等。

另外,因為媽媽會編故事(註三)給我聽,所以我也見賢思齊(?),也會自己講故事。有時候,我是把媽媽的故事自己重複講給自己聽,有時候,我也會自己編自己的故事(註四)。自己講故事和唱歌,是我最喜歡的自我娛樂活動了!

3. 可以討價還價

我最先使用的討價還價的方式,當然是大聲說「不要!」
例如:「我不要洗澡!」「我不要上車!」「我不要穿這件衣服!」
後來,我發現全面的否定,好像很難達到目的。所以,我開始會跟爸爸媽媽討價還價。

場景一 (被媽媽唬弄的失敗例子)
媽媽說:「小米,你吃十口飯,我們就可以來看巧虎」
我說:「五口就好了」
媽媽:「不行!要十口!」
我說:「那八口!」
媽媽說:「那二十口!」
我說:「那十口好了!」
媽媽說:「好!十口」

場景二 (討價還價成功)
媽媽說:「小米,你西瓜吃太多了!這塊是最後一塊喔!」
我說「不要!我還要吃!」
媽媽拿著那塊西瓜不肯給,繼續說「答應媽媽,這是最後一塊!」
(小米知道,如果答應了,就是不能更改)
我說:「不要不要!我還要吃!」
媽媽說:「不行喔!這是最後一塊好不好?」
我說:「兩塊!」
媽媽說:「好!那給你最後兩塊!好不好?」
我說:「好!」

4. 可以表現我的博學

我喜歡把一些爸爸媽媽平常跟我解釋的事情或者從巧虎看來的知識,認真地記起來,然後突然說出來讓爸爸媽媽嚇一跳。例如有一天我一回家,我就跟媽媽說:「今天,天氣灰濛濛,太陽被雲遮住了,飛機也被雲遮住了,helicopter(直昇機)也被雲遮住了,那就是表示快要下雨了」

出門的時候,我也會認真地吩咐爸爸說:「爸爸,出門的時候要手牽手,才不會走丟喔!」

雖然有時候我的長舌,造成爸爸媽媽的一些困擾(註五)。但我看爸爸媽媽還是很愛我講話,因為我偶而的無心之言,常逗得他們哈哈大笑,看他們樂不可支的樣子,我自己也挺得意的。

不過,我覺得我其實很辛苦,因為我常常得要中英文轉換。我上學不久後,我就發現在學校的老師和小朋友們,幾乎都不會講中文,還得我教他們(註六),但他們似乎沒辦法聽得懂我複雜的句子,也沒辦法講得跟我一樣好,每次他們一學我講中文,我就會笑。沒辦法改變他們的情況下,我只好配合他們了(嘆氣)。但我的英文沒有我的中文好,所以很多我想表達的東西,還沒辦法表達得很完整,有時候老師講太難的東西,我可能也似懂非懂。因此,我只要回家,我就會要求爸媽一定要講中文,偶爾爸媽跟我講英文,我就會很嚴肅地說「講中文!」來糾正他們。畢竟,我的中文比較流轉,講起來順暢多了。

爸爸媽媽有點擔心我的英文發展會不會有點慢,我覺得爸爸媽媽太囉唆,因為老師都說我很好,而且有經驗的伯伯阿姨們都說,等我長到四五歲以後,我可能反而會不喜歡講中文了,叫爸爸媽媽應該在我還是熱愛中文的時段,打好中文的基礎比較重要囉!所以,爸爸媽媽,反正我在學校用憋腳英文也是有了好朋友,你們何必擔心呢?


註一:
外星話,就是Bubbling。小寶寶在學講話時,常常會出現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不同的發音,但不屬於地球人的語言。語言發展學家認為這是小寶寶在練習各種發音的階段。

註二:
其實語言發展真的是因人而異。只要不要有以下的情況就好:

(一)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
(二)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
(三)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
(四)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
(五)越長大越不說話。

遇到這些狀況時,爸媽最好早日尋找專家協助診斷和訂定教育計畫。

一歲半到三歲中間,父母最容易有語言發展的擔心,所以以下是稍微細節的補充:

==正常表現==
(18-24個月)
* 早期使用兩個詞的句子:一開始的組成方式通常是以記憶中的形式呈現,並且可以在一兩個情境當中使用(例如:每天早上因為爸爸開車出門,就說『爸爸車車』)
* 組合句的變化較多,意義也較豐富(大約在24個月時),例如:『還要餅乾』,『爸爸鞋鞋』
* 到了第24個月時至少累積了50個字彙,且會以相當接近大人說話的形式來表達
(24-36個月)
* 出現簡短的會話
* 與人進行有目的的對話
* 一個人玩的時候也會說話
* 會表達情緒
* 語言中富有想像力
* 會描述細節好讓聽者了解他的意思
* 會用一些字吸引人注意(例如:嘿)
* 會分辨時態(過去、現在、未來)、會加上動詞和形容詞(如:球是紅的、我有很多車車)
* 了解兩個步驟的簡單指令(如:去你房間拿你的鞋子)

除此之外,每個小孩有自己說話的步調啦!就像每個小朋友有的內向,有的外向一樣嘛!


註三:
那天是學校舉辦萬聖節的化裝派對。爸爸去接我回家時,老師興奮地說我今天在學校,講了很多英文,覺得我很神奇,因為他們知道我幾乎都跟爸媽講中文,而他們也沒有特別教我,我居然自己會講。爸媽則認為可能是因為當天有太多人扮成各種動物,讓我很興奮地秀了不少我認識的動物名稱。

註三:媽媽故事集,正在整理中。

註四:請點此,進入小米故事集

註五:
例如,我有一次跟爸爸一起去法國餐廳跟他實驗室的老闆和同事們吃飯,在優雅又安靜的餐廳裡面,就我一個人用全餐廳都聽得到的聲音大喊大叫
「爸爸!你看!圓形的燈燈!」「爸爸,我要吃飯!」「爸爸,我們回家了!」「爸爸!蠟燭耶!」全程講個不停,聲音大到讓爸爸完全聽不到與他同桌的老闆在講什麼。當我和爸爸吃完後(法國料理很奇怪,都好少,爸爸也不像媽媽了解我,所以都點一些我沒興趣的食物,害我都吃不飽)告辭時,爸爸很明顯地看到他老闆臉上如釋重負的表情。

註六:
我之前的一歲班老師就是從我身上學會講「ㄋㄟ ㄋㄟ」、「好」和「謝謝」。也因為我的姓,讓現在我的所有同學們和老師們,都會講「謝」這個中文了!

2011/06/01

吃東西的怪癖

媽媽說,我很奇怪,怎麼會只吃這兩種東西的皮呢?


這是包子

我只繞著包子皮啃一圈,就換下一個。

這是草莓

我把紅色的部份啃掉,裡面的草莓心,就留給媽媽好了。

這是我的新怪癖嗜好,因為我發現包子皮有肉的香味與肉汁,不像肉餡口味重又沒有麵包口感。而草莓外皮比較甜又比較軟,就像鳳梨啊!有人要吃鳳梨心嗎?(媽媽按:最好草莓心跟鳳梨心一樣難嚼)

不過,我並不是只愛吃皮喔!像小黃瓜,我就只吃肉喔!我就會把裡面軟軟好吃的肉啃得很乾淨,只留下外面綠綠的黃瓜皮,媽媽說,我也真厲害,小黃瓜被媽媽切得細細長長的,我也能當西瓜那樣啃,都不嫌麻煩。


媽媽~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費點事也不為過啦!

媽媽有時候看不下去,會說:「小米!你記不記得巧虎有說,吃東西要吃完,不要挑食?」
我就會轉頭過去,故左右而言他說「媽媽!哇!你看!還有1,2,3,三個包子耶!」

而且,我一點也不浪費啊!像西瓜、哈密瓜,我會快速地把最甜的核心部份吃完,只留下靠近果皮比較硬又不甜的果肉,遞給爸爸說:「爸爸,這你的!」,然後再趕快去拿下一片來吃。看吧!我一點也不浪費!